“我们都吃的下脚料,外国人才吃好药,还叫‘中药’呢!”陈大姐既愤恨又无奈。
“这不是我们一家药企能决定和改变的。”采购员马小辉说。他来自哈尔滨的一家制药企业,长期驻扎在安国,采购高丽参、党参、西洋参、黄连、金银花、鸡内金等品种。
“东北不是盛产人参吗?你们怎么会舍近而求远呢?”记者很疑惑。“这边的便宜呗!”马小辉说,在安国采购人参、鹿茸等药材的东北地区制药企业不在少数,比起东北市场的价格,在安国采购能便宜一半以上。“东北优质的中药材很多也出口了,少数知名药企能要一些,绝大多数药企都买不起。”
马小辉认为,在我国,中成药价格普遍偏低,尤其是在发改委多次调控压价,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的实行和低价招投标等政策的联合打压下,中成药“以低价拼市场”是唯一的生存法则。“像牛黄解毒片、维C银翘片、健胃消食片等,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家家药企都能生产,那比的是什么?就是价格了。”
“在‘利益挂帅’的大趋势下,药企和经销商不是合作关系,而是博弈关系。”安国市药城管理局局长李世民指出,中药市场的价格冲突远比质量冲突更尖锐,前途堪忧。
上半年节节攀高的中药材价格,曾经给中成药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2010年7月,江中药业就曾宣布:由于主营产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整体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攀升,随之对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和复方草珊瑚含片分别提价不超过10%和5%。
在2011年年中报告里,被称作“绩优股”的江中药业、健康元和吉林敖东也陆续坐上了滑梯,净利润增长分别下滑23.59%、33.04%和20.96%。
刚刚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更是成为诸多中药制造企业的“诉苦书”。康缘药业称:“公司前9个月临床药品合计销售7亿元,同比增长近40%,但受原材料上涨影响 (公司中药材成本平均同比上升了53%),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2.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热毒宁注射液的毛利率下降了12.76 个百分点。”
华润三九也表示:“第三季度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上涨较快,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部分成本上升使OTC、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同为“难兄难弟”的包括云南白药、白云山等中成药企业。
为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压力,很多药企不得不选择集中采购、提前“囤货”。“我们在宾馆包的‘年房’,一年都住在这儿。”马小辉说,今年年初,“酒店全部客满,根本订不上房。”他指着窗外大片的“旅馆”、“旅社”的招牌。“这些私人小旅馆都是这样开起来的,还有家庭旅社。”
中药材天地网信息部经理邵振兴分析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起,为刺激经济发展,我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贷款受到鼓励,在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刺激下,很多药企都大量贷款,积极存货。“中药材价格在集中哄抢之下又被步步推高,形成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循环,安国的中药材价格和交易量都被推上了最高峰。”
“可现在,应该是最低谷。”马小辉告诉记者,整个安国市几乎难见大型药厂的采购商了。“估计直到春节,都不会进货了,我们的库存都消耗不完呢,产品也卖不出去。”他开始联系旅行社,准备把积攒了两年的假期集中起来,外出旅游。
“没有销路和利润,就没有需求。”邵振兴认为,与原料价格猛涨、药企大举进货相对应的是,中成药零售价属政府定价范围,企业不能自行调整。“因此,中成药的价格并没有涨,药企的利润越来越低,而且销售量没有增长,药企形成了滞涨,采购活动也就戛然而止。”
根据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中药工业的总产值达到3170多亿元,但利润仅有300亿元左右,整个行业毛利率只有约10%。
“国家发改委已经来调研过两次了,都是在中药材价格攀高的时候来的,说是要考察药企的成本价。”安国市药城管理局局长李世民希望“发改委能给中成药提提价”。可是,时至今日,“提价”的愿景还未实现,银根紧缩的政策却始终未改。“药企更不会进货了。”
“拐点”
中药材市场的哀鸿遍野,换来了资本市场的一片飘红。
“中药材市场在5~8年里,肯定是持续走低。”邵振兴认为,按照之前“十年一循环”的规律,刚刚经历过波峰的中药材市场正在渐入波谷,直到恢复涨价风潮前的价格。“或者稍高一点,毕竟人工、成本等价格上涨了。”这一预测也得到了安国市药城管理局局长李世民和安国市东方药城交易大厅管理所所长杨林的认同。
伴随着中药材价格的猛跌,证券公司对中药行业的投资评价开始迅速攀升。海通证券认为,应维持中药饮片行业“增持”评级,申银万国给予了中药行业“看好”评级。各大证券公司纷纷表示,中药材价格的走低,或将推动中药企业业绩演绎“秋收行情”。
“尤其是定位奢侈品的大品种。”申银万国认为,在中药材领域,人参、阿胶和虫草是“养生新贵”,康美药业垄断红参品牌,东阿阿胶垄断驴皮资源,以及同仁堂的虫草、江中药业的参灵草都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此外,着力开发药膳的康美药业和云南白药都被视作“潜力股”而倍加推崇。
同样得到好评的还有云南白药、昆明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羚锐制药、康恩贝、紫光古汉等著名中药企业,可以说,在中药材市场一片大跌的趋势下,中药资本市场迎来了一片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