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北大街的一家大型超市内,正在采购的市民吴起富说起了对物价的感受:现在贵的食品主要还是鸡蛋、猪肉和鱼类,比如鲈鱼去年是每斤16元,前几天买的时候涨到了26元。但今年的一些蔬菜价格比去年要便宜,比如大白菜、土豆等冬储菜的价格比去年便宜了一半左右。
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上那家牛肉拉面饭馆老板马宗彪对产品涨价也是有话要说:今年以来各种原料的成本上涨太快,一碗面如果只卖4元钱就会亏本,不得已之下只好调到5元钱。
一笔笔不同走向的原始价格数据收集上来后,如何形成CPI数据?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CPI汇总计算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链式拉式公式计算。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单个商品或服务项目,以及262个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然后根据各类别相应的权重,再计算CPI八大类价格指数和总指数。而全国CPI的权重,是根据对全国14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确定的,并在今年根据居民消费的新变化进行了新的例行调整。
CPI是加权平均数反映物价总体变化
CPI数据与百姓的感受不同是一个老话题,在物价涨幅较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再度凸显。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CPI是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加权平均数,用来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单个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化。以近期大家感受突出的猪肉价格为例,虽然猪肉价格涨幅较高,但在CPI中的权重大约是3%,用猪肉价格的涨幅由此推断出CPI数据偏低是难以成立的。
针对百姓感觉物价涨幅高于CPI数据的现象,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处处长范怀华解释说,消费者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食品价格确实涨得比较多,但家电、通讯类商品价格涨幅不大,有的甚至出现了下调。消费者对于食品涨价比较敏感,使得消费者觉得价格涨幅高于CPI数据。
比如,江苏省9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3.8%,其中猪肉涨幅达到了36.7%,而全省CPI上涨5.4%。消费者拿对食品价格的感受同整体的CPI指数比,会觉得CPI涨幅偏低。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庞晓林分析认为,造成CPI数据与百姓感受不同有四大原因:
一是个体与总体的差异。每家每户消费品的“篮子”不一样,“篮子”里的东西涨得多感觉就涨得多。比如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但每个人买的东西是有限的,最大的感受是放在手推车里面的商品的价格。
二是地区间的差别,生活水平不同,对价格变动的感受不一样。即便是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大型高档超市和农贸市场的价格差别非常大。
三是比较标准不一致。普通消费者感受最多的是,今天的东西和昨天比,或这次买的和上次买的东西对比,印象比较深。但统计局的数据对比基期是固定的,比如8月份的CPI同比指数是和去年8月份比的。
四是统计数据的时滞问题。比如,9月9日发布的是8月份的数据,普通消费者感觉的是9月9日左右的价格变化,而CPI数据反映的是8月份价格的变化。(记者刘铮、屠国玺、晏国政、邓华宁、孔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