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希腊要公投欧美股市愁 专家称希腊面临破产风险

2011年11月03日 10:1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希腊全民公投的消息,如同撞向全球股市的一颗重磅保龄球。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就新援助计划进行全民公决,话音甫落,周二的欧美股指应声而倒。在担心援助计划可能解体的恐慌中,德国DAX 30指数下跌5%,法国CAC-40指数跌5.4%。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2.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89%;标准普尔500指数跌2.79%。所幸的是,哀鸿遍野中,A股昨日在早盘低开后一路上扬一枝独秀。昨天,国内学者分析称,公投不仅可能使希腊退出欧元区,也可能导致希腊国家破产。

  真正目的:退出欧元区

  根据欧元区领导人上月26日在布鲁塞尔达成的协议,欧洲银行业将把持有的希腊国债进行50%减记。预计明年1月份举行这次公投旨在决定希腊是否接受此纾困方案。公投消息一出,欧元区各国纷纷提出抗议。法国和德国首脑要求希腊总理进行紧急会谈,并促请在20国集团会议举行前,迅速落实希腊救助计划。

  希腊公投为何能够引发轩然大波?

  “欧元区各国解决了是否要救希腊的问题,但他们忽略了希腊是否想被救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昨天对北京晨报记者说,实际上希腊真正的目的在于退出欧元区,这将势必导致他国恐慌。

  尹中立介绍,实际上,希腊加入欧元区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滋润。由于德、法等国家拥有强大的制造业,统一的货币又让他们避免顺差过大导致的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这让希腊逐渐在欧元区中成为消费国而非制造国,希腊的贷款日益上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既然在欧元区得不到利益,还被削弱了竞争力,还不如退出欧元区,一方面可以赖账不还,另一方面可使用本国货币,用货币贬值提升本国出口竞争力。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赵庆明表示,如果希腊接受欧元区新的援助方案,那么也就等于同意财政紧缩,赋税增加、降低工资等政策进一步跟进,这些与公众利益直接挂钩的举措,公众也自然不会答应。

  两难困境:等于经济自杀

  虽然希腊有意退出欧元区体系,但这似乎并非易事。不少专家认为,如果希腊公投结果是不留在欧元区,其效果接近于经济上的自杀,最终可能导致国家破产。

  赵庆明解释道,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利用货币贬值的方式促进出口,那么希腊国内的富人势必要将财产转移他国,投资者也不会选择希腊。希腊民众的日子也并不会好过。

  希腊问题在欧元区并非个例。尹中立表示,希腊一旦退出欧元区,其示范作用将马上显现,处于同等境地的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也会纷纷效仿。而其“赖账”的行为将直接损伤债权人也就是购买希腊国债的银行,从而导致银行危机,“战争”将会一触即发。

  此外,赵庆明表示,希腊希望其他国家如德、法等国为其直接“输血”而非减债,但这种方案其他国家也不能认可,“毕竟来自德国公众的压力也很大,他国公民也不愿意将自己辛苦攒下的钱拿出去救别人。”

  无底之洞:中国不应“蹚浑水”

  在欧元区领导人会议上,不少人提出要让中国出资救助欧债危机。对此,不少专家认为,中国不应“蹚浑水”。

  尹中立认为,中国不必采取实际行动,因为欧债危机并非短期流动性问题,如果投钱将会是无底之洞。赵庆明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表示,希腊债券绝不能碰,但如果是买资产或是参加EFSF(即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让大国做出本金保障,才能出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出资不是不可,但中国也要获得中国利益。而救助的资金不必只用美元或欧元,使用人民币救助,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次好机遇。实习记者 姜樊

  ■新闻链接

  国家破产的“先驱们”

  国家破产这一概念,是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来的,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也就是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国家破产与企业破产不同,企业破产后一切经济活动均可就此停止,而国家破产后,由于庞大的债务危及其他国家利益,简单的破产之后,可能会导致他国逼卖破产国的财产变现,沦为债权国的殖民地,也可能导致他国经济、政治因此剧烈动荡。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阿根廷政府推行激进的经济改革,面临巨额到期外债无力偿还,引发国内剧烈动荡,阿政府只得宣布停止偿还债权国本息,此举相当于赖账,但美国等债权国却也哭笑不得,IMF反倒张罗着对其施以援手,直到其恢复元气。

  2008年冰岛在次贷危机中摇摇欲坠,主要银行倒了、货币急剧贬值、股市暂停交易,部分银行对海外储户的取款服务中止,迄今尚未恢复元气。

  实习记者 姜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