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内蒙古低价卖土豆仍滞销 城市土豆价格高位运行

2011年11月04日 01:25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薯都”土豆丰收之痛

  一、土豆丰收后的灾难

  最近,一条呼吁网友购买内蒙马铃薯的求救微博被热心的网友们转发,大家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马铃薯和一脸愁容的农民。那些马铃薯即使价格一降再降也卖不出去。这样的现象和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农产品价格飞涨的印象截然相反。是什么原因导致马铃薯在农产品的一片涨声中出现价格暴跌和滞销?现在那里的情况怎样了?记者走访了中国马铃薯之都的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市市的荒地上,每一小堆石块的底下,便是一口储藏土豆的地窖。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的土豆种植户王奋文告诉记者,收土豆已经半个多月了,还是第一次卖土豆。

  老人要卖的外皮发红有点像红薯的土豆,叫后旗红,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品种。可是一斤却只能卖0.4元。这种价格,肯定赔本,但卖点总能有点收入。当天他只卖了三百斤,土豆的全部产量有八万斤,一种叫“克新一号”的土豆,几乎都存放在地窖中。

  老王说,他种了十几年土豆,已经有了经验,学会用地窖储藏土豆。收土豆时如果价格好就直接卖掉,价格不好,他就先把土豆存放在地窖里,等价格涨起来了再卖掉。采用这种地窖,土豆可以一直保存到明年春天。不过,他总共挖了6个地窖,还有五六千斤土豆装不下,临时再挖地窖又来不及,他就在自家院子里简单地用土埋上了,只能存十来天。

  老王说,他今年种了17亩土豆,总产量近8万斤。只有每斤4.5元以上才能不赔本。如果按照目前平均0.3元的收购价卖掉,等于忙活一年不挣钱还要贴进去一万多元的投资。因此,他想等待土豆价格涨起来再卖。在这个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土豆种植户都和老王是一样的想法,全村十户九户都种土豆,在这一片荒地上,全村挖了三百多个地窖,但远远不够储存全部土豆。很多农户就在村边建了简易窖。

  另一土豆种植户——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的曹扩也说,他今年也收了十万多斤“克新一号”土豆,地窖里就存了七万多斤,“克新一号”去年的收购价是1.05元到1.1元,今年却只有0.25元到0.39元。因为价格很低,所以他打算先把土豆存起来,在大小雪前卖了就行。

  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副局长刘永祥说,据最新统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今年的土豆产量总共有77.3亿斤。

  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史万钧也称,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广大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如果商品薯价格仍然维持在0.23元,那么种植大户便面临着灭顶之灾

  二、面对滞销 各方出手急救

  一个市的土豆产量超过77亿斤,这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据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提供的数字,目前土豆种植是当地农业的绝对支柱产业。很多农民几乎不种粮食,只种土豆。中国“薯都”也因此成名。但是这个用了十几年时间打造起来的产业,怎么会突然遭受滞销的灾难?这样的灾难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有一个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土豆批发市场叫乌兰哈达市场,它是乌兰察布市最大的土豆交易市场。但如今那偌大的院子却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任何交易场面。

  乌兰察布市场总经理安美玲说,往年土豆收购的高峰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像广州、东北三省、安徽本埠、南京等。但今年的客户只是来问一下就走了。

  种植户们都对去年的景象记忆犹新,当时刚一开始收土豆,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们都蜂涌而至,开着车主动到地里来收购,几乎见到土豆就抢,每斤一元到1.2元。今年只有很少的商贩来收土豆,价格还压的很低,甚至不到去年价格的三分之一。所以,在乌兰察布,绝大多数的种植户都扛着,想等着土豆价格起来了再卖,但对于土豆价格的未来走势大家又无法预测。眼看着寒冬即将来临,这么扛下去万一价格起不来,而土豆却冻坏了,农民的损失就更加严重,这种局面让当地政府的领导们坐不住了。

  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史万钧说,如果“薯市”出了问题,那么作为“薯都”的乌兰察布市受影响也就最大。因此他们超前谋划,决定在市场、媒体力量很大的北京市召开一次有影响的马铃薯展洽会。

  今年9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马铃薯展洽会上,来自全国以华北和长三角地区为主的500多个客商参加会议,当场签订了一些订单;10月11日,国家商务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又在乌兰察布召开了马铃薯滞销对接会议,再次带来了一些订单。通过一系列救市措施,乌兰察布的77.3亿斤土豆销售出去了多少?

  对此,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史万钧告诉记者,乌兰察布市急待销售的马铃薯是40万吨左右,目前已经销售了二十四五万吨,还有十几万吨急待销售。要争取在元旦和春节之前销售完。

  也就是说,更大的销售压力还在后头。不过,乌兰察布的土豆种植户们又迎来了一个销售土豆的好机会。北京市商委带着36家北京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超市去搞对接活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