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采棉省钱又省力
虽然是采棉的攻坚时期,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良种连的棉花地里,却显得很是“冷清”。一望无边的棉花田里,看不见拾花工,只有一台庞然大物般的机器在棉花地里“行走”,所到之处带走一片白色,留下的是深褐色凋零的棉秆。
趁着采棉机停下来清理挡在前推上的棉秆棉叶,张师傅从2米高的驾驶室里下来喝口水。他告诉记者,这是台进口的采棉打模一体机,把棉桃“吃”进去后压紧打模,吐出来的是长方体状的棉花模块。
说话间,良种连的机械工程师付丽英来到田边。“机器有没有毛病?连续作业更要注意养护。”付丽英提醒张师傅。她晒得黝黑的脸庞,让记者感受到了摘种棉花的艰辛。“往年一到七八月份,我们就出去找拾花工了。这还不够,机关、学校等停工的停工,停课的停课,全家老少都在棉花地里干活,干得人累得很。团里从2009年开始推广棉花采收加工全程机械化。我是技术人员,虽然要忙于维护机器,但比起拾花是轻松多了。”不善言辞的付丽英说起摘棉,津津乐道,一扫刚见记者时的拘谨。
“机采棉,省时、省力、省心、省钱。”付丽英举出了几个数据,从拾花费用来看,人工费今年每公斤2.4元左右,按每亩平均产棉350公斤计算,人工拾花的费用在800元以上,而机采棉每亩的费用是125元;从工作量看,1名拾花工2个月能拾7亩地,而采棉机一天就可以“吃”掉150亩的棉花。“这笔账怎么算都是机采棉划算。”付丽英笑着说。
休息不到十分钟,张师傅带着他的徒弟又开动了采棉机。
就在要离开棉花地时,记者看见一位棉农在从田边往内收拾采棉机刚刚轧过的土地,拔掉棉秆、拾起地里的滴灌带……他已经在为来年4月开始的新一轮种棉做准备了。半天之间,从收割到整理,如果不是机械化作业,这种效率是很难想象的。
采访感言:每年的九十月份,数十万拾花工就像候鸟一样涌入新疆,成为秋收时节棉田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然而,随着农民工打工渠道的增多,返乡创业的人增多,拾花工变得越来越难招,费用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棉农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机采棉逐渐得到了认可。尽管机采棉比人工拾花要低一到两个等级,但机采棉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降低的不仅仅是劳动强度,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但大面积推广机采棉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次性投入太大,二是对种植全过程要求较高。机采棉从栽种之时就要做好规划,要有适合机采棉的棉株间距,机械采花后的压模、装模、运输、卸模、加工等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机械设备配套。所以机采棉的推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基础上的。大规模推广机采棉,需要一个过程。新疆仍然需要拾花工,只是需求量减少是必然趋势。 (记者姜帆 陈学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