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东京都市圈

2011年11月10日 15: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

  在东京都市圈内,又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体之一。东京城市圈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80公里,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共同组成了东京城市圈。总面积13400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则多达34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GDP更是占到日本全国的三分之一。城市化水平达80%以上。

  东京城市圈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作为金融中心,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作为交通中心,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几乎能到达所有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

  东京都市圈的规划重点

  日本的城市规划始于1950年代,但波折较多。1950年代,日本城市规划学会、首都圈建设委员会分别于1954年及1958年对东京及周边城市形态与规模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大都市否定论”与“大都市肯定论”提出了多种发展模式的比较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参照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于1958年编制了第一次首都圈建设规划。第二次首都圈建设规划1968年发布,第三次首都圈建设规划1976年出台,第四次首都圈建设规划于1986年制订,这次规划基本上延续了第三次规划的思想,对周边核心城市进行了调整,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中心区的国际金融职能和高层次中枢管理职能的设想。东京的几次都市圈规划,虽几经波折,但除未能实现绿化带设想外,“新城”、城市轨道公共交通体系等现代城市建设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体现。

  1990年代以后,对东京都市圈的形成以及所带来的问题,日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学界、财界、政界均提出过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大致可以分成“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其中,由东京地方政府提出的缓解“一点集中”的对策与中央政府所倡导的由“一极集中”向“多核分散”的对策属于“战术”层次上的对策;而“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中有关国土结构调整方案以及“迁都”方案则属于“战略”上的对策。1998年,日本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即《21世纪国土的总体设计》出台,对首都职能和东京的提法是:立足长远观点实现向多轴型国土结构的转变,在国土职能分担和协作的原则下,抑制和分散东京职能的过度集中,积极构建一个工作和居住相平衡的地域结构;扭转以东京为极点的都市等级结构,推进东京大都市圈与中枢据点都市圈间职能分工和协作,加速高级都市职能在全国的发展和网络化;积极做好首都职能的转移,促进政治、行政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的物理分离。在《21世纪国土的总体设计》基础上制定的第五次首都圈规划,提出了“迁都”的设想,1990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有关“迁都”的决议,1992年12月正式通过了《关于迁移国会等的法律》,预想中的新首都位于距东京60-300公里的范围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