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一贯傲慢的欧洲人并不愿意为了获得资金放弃所谓“原则”,甚至不愿意放低姿态。在他们看来,中国是否掏钱救助欧洲,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的一种选择,是你情我愿。
“如果中国只是来做慈善,我们不会同意的,这不是做慈善的事,中国买美国国债也不是做慈善。”在刚刚结束的财新峰会上。欧洲联盟驻中国和蒙古国代表团前大使赛日·安博表示, 如果中国判断欧洲债券没有利益就不会买。世界上有足够多的钱来买欧洲债券,所以我们也不担心,会有钱来帮助我们,如果我们愿意自救的话,我们不应该把这件事政治化。
中国拥有更多主动权
事实上,说到买不买欧债的问题,不少欧洲人更喜欢拿美债说事。
据报道,目前,中国已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主。截至3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为1.1449万亿美元。既然能买这么多的美国国债,那么为什么不能买欧债呢?
很多人没有想到,中国人放弃了高福利高质量的生活,节衣缩食省下的外汇财产,最终还是处于风险之地。当“债主”的滋味并不好受。
不久前,来中国游说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行政总裁雷格林就认为,中国此前一直是欧洲稳定基金债券的定期购买国,中国拥有高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使得中方对寻求“具有吸引力的、牢固的、安全的投资机会感兴趣”。“中国购买欧债,可以为中国庞大外汇储备找到一个除了投资美元之外的更好选择。”
“美债、欧债都存在很大风险,从中长期来说,中国已经在美债问题上越陷越深,没有必要再进入欧债的陷阱。”余永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债权危机面前,中国不是陷入困境国家的最终贷款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斌也认为,由于经济结构扭曲、经济增长乏力,目前希腊、意大利等危机国家面临的清偿能力问题大于流动性问题,在根本性的解决措施出台以前,对于这些国家的流动性救援将面临巨大的失败风险。
相比不确定性更大的欧债而言,中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对欧洲的一些优质资产兴趣更浓。巴克莱资本董事总经理黄益平说,欧洲有很多优质资源,它们的价格因市场失去信心而处于低位,这其实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余永定建议,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购买欧洲财务稳健的非金融及金融企业的股票。中国企业可以向欧元区经济注入数十亿欧元的定向直接投资。
此外,中国还可以提供间接援助。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人民币对欧元升值,给予欧洲企业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通过贸易和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欧元区经常账户情况得到改善,将解放欧洲内部的资金,从而使更多的储蓄流向各国政府。
梅新育认为,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当然不愿意看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而且以合适条件参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救援、购入相关欧元区债券也符合我们对外资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对欧洲的直接投资权益保障程度还不高,特别是对欧洲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投资,要承受相当大的政治风险。
他举例分析,中国平安集团此前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一度被视为中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里程碑。结果,比利时等国政府以“反危机”的名义对富通集团全部优质资产实施了“蚕食式征收”,平安集团不得不将这笔巨额投资全部核销。此案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资产遭遇的最大征收案。
站在理性的角度,客观地审视问题,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地位对中国外需的影响不可小觑。一个健康稳定的欧洲,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是好事。3.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都使得中国不可能在对待欧债危机时隔岸观火、置身事外。因此如何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谋取更长远的利益与发展,是中国切实的考量。
梅新育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助一臂之力,帮欧洲渡过难关并进入一段稳定时期,这无疑是最优选择;但倘若债务国不肯接受合情合理的条件,那么对其债务危机听之任之就是中国的次优选择。毕竟,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在欧盟经济和对华经贸中所占份额有限,即使欧洲五国真的陷入主权破产,也不可能将中国拖垮。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上周表示,虽然欧债危机不利于中国的增长前景,但由于中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国内融资,并有大量净国际资产头寸,因而风险有限。
显然,中国在与欧元区的博弈中有着更多的主动权。
本报记者 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