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传统上既有药用,又做食用,是滋补保健珍品,青海冬虫夏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目前,我国冬虫夏草的产量每年约200吨左右,其中约70%出自青海。由于青海冬虫夏草的高品质特点,加之人为因素的炒作,青海冬虫夏草价格不断暴涨。记者了解到,人行西宁中心支行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并进行实地调查,对青海冬虫夏草近些年来的价格暴涨现象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尤以对青海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触目惊心,亟待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一是夸大宣传导致价格提升。据了解,青海冬虫夏草在青海省内并没有多大的市场,主要是以香港、北京、上海、福建等一些省外市场为主。商家在推广与冬虫夏草相关的新产品时,大肆渲染冬虫夏草的“神奇”功效及稀有珍贵,这种炒作之下,冬虫夏草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二是价格提升导致疯狂采挖。为保护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003年,青海玉树、果洛两州所属的约15万平方公里区域被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省也颁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限采、禁采冬虫夏草,但由于近年来冬虫夏草的价格一路飙升,每年4月底至6月,盛产冬虫夏草的果洛和玉树地区仍然堵不住大量采集人员。每年仅果洛州就有8万多名外来采挖冬虫夏草的人员。
三是疯狂采挖导致草场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疯狂而无序进入的采挖人员,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草原生态环境,也给当地政府的草场管理带来极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挖后没有回填。挖一根冬虫夏草最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二是取用灌木做燃料。在采挖冬虫夏草期间,采挖人还要在山上扎帐篷,生火做饭用当地的灌木做燃料。而真菌的寄生物———蝙蝠蛾科昆虫就是依托这些灌木丛生存,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使得青海冬虫夏草越来越稀缺。
四是草场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数量骤减。冬虫夏草的生长周期为3年,它的孢子散落比较集中,因而冬虫夏草往往成片生长。据有关部门介绍,冬虫夏草绝不能全部挖尽,必须留一些作种,以利于次年生长。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人遵守这个基本规律了,没有人肯放过发财的机会,他们恨不得能挖出所有的冬虫夏草。这种近乎“掠夺式”的挖草方式,加剧恶化了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导致冬虫夏草产量呈快速下降之势。
五是数量骤减导致资源枯竭。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调查研究发现,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青海产区,海拔35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虫夏草分布,如今只有海拔4500米以上的局部地区才有分布。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青海产区的大部分地区每平方米就有30根左右的冬虫夏草,如今,这些密集的冬虫夏草群已经灭绝,每平方米仅存1根至5根,冬虫夏草分布范围正逐步缩小,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六是资源枯竭导致价格暴涨。据调查了解,上个世纪70年代,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公斤21元。目前冬虫夏草最优品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每公斤18万元,冬虫夏草王中王则高达每公斤30余万元。
为遏制青海冬虫夏草价格过快增长,保护三江源生态平衡,记者建议通过采取强化监管,有效落实冬虫夏草限采、禁采令,坚决制止疯狂采挖现象发生;加大临床对照研究,提供冬虫夏草的科学药效依据,切实做好冬虫夏草功效的社会宣传;加大冬虫夏草市场规范力度,促进市场稳定等措施,引导青海冬虫夏草产业健康发展。
李瑞君 杨占忠 胡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