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保罗·吉利斯对媒体表示,PCAOB此举会迫使大型中国企业放弃赴美上市,也会让美国跨国企业无法得到它们的中国审计业务。
前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刘伟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即使PCAOB的“威胁”成真,也不会对中国本土审计所造成太大影响。
刘伟表示,中国纯本土背景的审计公司很少参与在美上市公司的项目,主要的客户来源集中在A股和H股市场。
一位前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PCAOB执意禁止中国审计公司审查在美上市企业,最终最大的受害者将不是中国审计公司,也不是赴美上市企业,而是美国本身。
据他介绍,近几年一批中国审计公司已经成长起来,包括京都天华、中联岳华、中审亚太等等。“企业的业务都多到做不完,而且给的价格也不错,所以即使失去美国上市公司的业务,这些审计公司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他还指出,随着赴美上市道路逐渐关闭,国内第三板则逐渐放开,对上市企业的要求也渐渐宽松。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会选择在国内挂牌交易。
“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给投资者越多的选择,对资金就越具有吸引力。”这位前德勤审计员说,“你封死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道路,同时也封死了投资中国企业的资金,美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就会受损,其经济和声誉也都会受到影响。”
“双向开放”是大势所趋
话说回来,让美国的审计公司来审查中国的赴美上市企业,有操作上的可能性吗?
i美股分析师谢粼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各国的审计标准固然有趋同的趋势,但细则上还是不同。试想,连统一标准都很麻烦,何况赴美上市的公司主体都在中国境内,涉及到会计主权的问题和公司内部机密的问题,操作性必然会很差。”
谢粼还强调,各个企业自身都有选择审计师的权利,这一自主权不容侵犯。“就好比中国开放国际板,通用或者苹果在中国上市,我们能勒令他们必须用中国的审计公司吗?恐怕从政府和企业层面都很难接受。”
上述美国注册会计师也强调,审计底稿包含大量企业的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涉及企业内部机密。
前德勤审计员也认为,PCAOB的“禁审论”不仅无法变成现实,而且有失公允。他指出,赴美上市企业找中国审计公司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往往都聘请“四大”等国际审计公司来增加上市的成功率。而中国的审计水平也绝不比美国低,审计准则甚至严于美国。
毕马威亚太区审计业务首席合伙人廖子彬也于本月公开表示,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有毕马威,“审计这个行业是按审计准则来做的。美国有审计准则,中国也有中国的审计准则……我们是按照准则来做,权利是有限的。”
尽管PCAOB的“禁华令”难以实现,但随着A股国际板的即将推出,两国互相开放审计监管权限将成为大势所趋。
“此次PCAOB的言论也印证了美国急于扩大本国的审计权限,随着A股国际板的开放,中国这方面的需求也会很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双方合作。”上述美国注册会计师表示。
事实上,这几个月来中美跨境审计监管谈判一直在忽快忽慢地推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