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盘点各国感恩节:美开始疯狂折扣 英法日毫不领情

2011年11月25日 15: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现在美国全境还停留在感恩节最后的温情中,无论什么语言,无论对方是谁,“谢谢”,成为过去的一整天里,响彻北美大陆的声音。作为美国人最传统的节日之一,感恩节给他们带来了什么?面对洋节,世界各国是否都敞开了怀抱?

  美国感恩节——一年一遇打折季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一年一遇的打折季。除了“谢谢”,不少人在感恩节重复的也许是另一个词——划算!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留学生马晓捷,在这一整天的疯狂折扣开始前,已经做好热身、摩拳擦掌。

  马晓捷:感恩节最厉害的地方不是说看老外怎么去聚餐,是看他怎么抢购。像沃尔玛一般是在网上放出很多优惠折扣,非常厉害,42寸的夏普1080P的LED电视,原价是卖499,现在只要卖199,所以8点多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那儿排了。圣诞节都没有像现在折扣这么大,可以说感恩节是一年里面折扣最大的一次,而且它会持续很多天,正常的话持续能3天到4天左右。

  真金白银的确是让人心生感恩最直接的方式。不过马晓捷说,买打折货之余,见父母,吃火鸡——美国人并没有忘记这个节日的传统。

  马晓捷:好多人都已经回家了,因为我们这边的好多学生都是其他州的,圣诞节他们更多时候会呆在家里面,感恩节他们一般是回家先跟家里人聚聚,再跟自己朋友聚。而且他们买的礼物针对性都不一样,感恩节大部分礼物是先考虑朋友,之后会考虑家里人;但是圣诞节先考虑家里人,之后再考虑一些亲戚朋友。

  英法欧洲国家与感恩节绝缘

  对中国人来说,“感恩节”尽管还算新鲜事物,但“洋为中用”,这天的感恩短信、感恩段子已经流行了很多年。相比之下,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与感恩节的绝缘,令人意外。身在北京的英国人格兰·霍伊告诉我们,英国人不过感恩节,对他们来说,唯一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最近他正在为圣诞节回家做准备。

  格兰·霍伊:也不是像中国那种必须得回家,没有那么像春节那种感觉,基本上就回家,跟家里吃顿饭,可能要喝点酒,然后送礼物。圣诞节的意义跟这天一样,传统的圣诞节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被商业化了。

  格兰说,与圣诞有关的一些细节,也正让成人们对过节越来越不感冒。

  格兰·霍伊:银行什么的很多地方都关门了,你要办事情的话很多事情都不好办,所以我现在还是觉得我不是很喜欢,到这个时候还是挺麻烦的。

  日本对感恩节不领情

  我们的近邻日本,与英国一样不领情。旅居日本的黄学清说,日本人不仅不过感恩节,并且对这一系列的洋节,国内颇有争议。

  黄学清:日本也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日本的节日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大多是依照各地庙宇的祭祀活动沿袭下来的,所以日本把节日叫做祭,祭祀的祭。总的来说,日本大多数日本年轻人比较爱过洋节,年纪大点的爱过日本自己的节日。其实不管怎样,节日都是有内涵的,过节过出文化的味道,有心理上的认同,才不至于变成商家空洞的狂欢。

  外国节日对中国冲击很大

  从情人节、万圣节到感恩节,这些“舶来节”在中国似乎如鱼得水。英国、日本对传统节日的专一,是否值得我们学习?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对此表示赞同。

  舒乙:现在外国的节日冲击咱们冲击得很厉害,其中冲击的最厉害的是幼儿园,你问很多小孩,问哪个节日最好啊?他居然想不起来过年最好,他说圣诞节最好。咱们的过年在孩子的印象当中很浮浅,像万圣节这种节日在国外它是有含义的,它有它历史的来源,这些来源跟中国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所以中国好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热衷,基本上是属于瞎胡闹。

  专家:洋节不是洪水猛兽 不失为一种补充

  而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则认为,洋节不是洪水猛兽,感恩节这样的节日,对中国人含蓄的性格来说,不失为一种补充。

  丁兆林:有些节日它并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民族或者是文化,它还具有一些通用的意义,特别是像感恩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新词,以前我们不是太多的强调这个词,那么现在才突然发现,每一个人对自己周围的人,他需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态。感恩节对美国人意味着什么,可能中国人并不了解这些东西,他大概只是对这个词这种普视的价值观有一种认可而已,这个时候它就不简单是一个洋节的简单移植,可能是中国开发出来的对感恩生活的态度或者说心态的接纳,重新的发现和感受,我觉得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美国人的感恩节即将过去,但这不是打折季的结束,更不是“感恩”的结束。春节对圣诞节,清明节对万圣节,中秋节对感恩节,这些传统节日和洋节之间,也许多少有点厚此薄彼的竞争。但无论是中是洋,与家人的团聚,对先人的缅怀,和对来之不易的今天的珍惜,这些感情,并没有中外之分。

  (记者沈静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