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铁矿石商劫掠楼市低迷围剿 三成钢企亏损

2011年12月06日 11:0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国钢铁行业已提前“入冬”。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77家大中型钢企中有25家出现亏损,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47%,利润仅13.75亿元,环比下降82.6%。

  下游需求低迷致钢价下挫,而上游铁矿价格则仍在力撑,钢企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今年10月份钢铁全行业的盈利水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中钢协党委副书记罗冰生在“第九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表示。

  钢铁行业已步入金融危机之后最为艰难的时刻。据《经济参考报》报道,10月份,7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12.8亿元,环比下降3.48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00.6亿元,环比下降7.13%;实现利润13.75亿元,环比下降65.2亿元,降幅82.59%。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行业亏损面也在不断扩大。9月份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9家亏损,10月份增至25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32.5%;25家企业亏损额为21.25亿元。即便是利润位于前列的宝钢和包钢,利润额也仅分别为3.52亿元和3.22亿元。

  “10月份还谈不上是史上最差,但的确是年内利润最低的。”广发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冯刚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冯刚勇分析,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下游需求相对低迷,导致钢价震荡走低,螺纹钢期货年内从4900多的高点一度跌至3900多,跌幅超过20%,其它品种跌幅均超过了15%;而同时,原材料则相对较坚挺,铁矿石价格近期才有所松动。“钢铁业原材料,比如铁矿石、焦煤、焦炭,供应商集中度高,供应也偏紧,因此价格调整要滞后,幅度也没有钢价大。”

  在国内钢铁行业日益窘困的背后,三大铁矿石商依然在掠夺钢企微薄利润的大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579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86%;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166.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34.33%。

  罗冰生也指出,进口铁矿石价格高居不下是造成全行业低效益运行的原因之一。今年1—10月,由于进口矿涨价比上年同期多付汇237.62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折合人民币1544.53亿元,是1—10月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41.67亿元的1.84倍。

  “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罗冰生这样概括钢铁行业的现状。他说,由于原料实际采购成本大幅上升,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1至10月实际产品销售总成本达28079.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

  “2012年钢铁行业仍将面临产能总体过剩、市场需求减弱的形势。”罗冰生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2012年回落态势仍将持续,钢铁需求量受此影响也将下降。与此同时,今年1至10月黑色金属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这说明,明年钢铁行业生产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加,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钢铁业还没真正触底。”冯刚勇预测,2012年钢价还将下降5%左右,而铁矿石价格则有8%—10%的降幅。他此番预测主要是基于对明年房地产仍难有大的起色的判断。“房地产对钢材的需求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加上基建,两者需求总量超过了55%。”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段里,螺纹钢始终不能脱离区域震荡模式而走出单边行情。即使近期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对目前的钢市影响甚微,毕竟疲弱的需求无法真正形成强大的后盾去支持价格。”昨日收盘后,东吴期货如是评论。

  东吴期货还表示,预计明年中国经济“调结构”将贯穿货币、财政、产业等各个方面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将以微调代替全面宽松,将以数量化工具为主,存准有可能继续下调,但利率暂时难降。在中长期通胀压力尚未消除的情况下,类似于2008年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难以重现,“保增长”将被“保民生”所取代。

  明年,钢铁行业仍将继续受困于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高级分析师荀玉根近日发表报告指出,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房地产行业正进入去库存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加速回落,从历史周期看,谷底至少在2012年一季度之后,并可能出现单月个位数增长。由此将带来需求收缩和PPI回落,相关行业盈利将受影响。

  “目前看,销量敏感的工程机械、钢铁、玻璃净利增速已经明显回落,但离历史谷底仍有距离;价格敏感的水泥、煤炭、有色净利增速较高,未来压力来自需求收缩下商品价格涨幅的大幅回落,风险更大。”荀玉根称。 记者 黄应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