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赵建华)中国社科院12日在北京发布的《产业蓝皮书》表示,中国能否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状况,取决于中国能否解决产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矛盾。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长乏力、增长放缓、人均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的现象。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停滞,一般都与这些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提升缓慢或下降相伴随。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12日表示,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居全球榜首,德国、美国、日本的竞争力紧随中国之后。但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存在结构性缺陷,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蓝皮书指出,跟第二产业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的竞争力明显较低。中国的竞争优势仍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虽然较高,但这主要是由外资企业带动的。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低迷、美国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加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蓝皮书表示,长期以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一直是中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应提高这些产业的生产率;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竞争力,但其发展正受制于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的制约,需要加大研发投入。
蓝皮书认为,明年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小。如果全球贸易量下降,将对中国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美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获得最终通过,中国最有竞争力和对美出口增加最快的产品将受较大影响。
蓝皮书还指出,在中国内部,东部沿海地区依然维持强势。其中,广东、江苏、浙江是中国产业竞争力最强的省份。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东部相比,差距明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