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经济风起云涌——美国疲于应对高失业率、高债务等一系列棘手问题;欧元区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不断动摇民众对欧洲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前景的信心。在险恶的外部环境下,亚洲经济凭借相对平稳的表现和较快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剂”。
然而,对亚洲经济而言,2011年绝非一帆风顺:美欧经济不景气使亚洲外贸企业订单锐减、出口量下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引发输入性通货膨胀;日本地震海啸以及泰国洪灾更是对当地经济生产和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破坏。
面临内忧外患
上半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经济强劲复苏,亚洲大部分地区通胀压力持续上升。随着抗通胀措施的连续推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逐渐放缓,但内需仍然稳健。伴随区域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收紧,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股市涨跌互现。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震后经济收缩以及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不确定性,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外部环境持续恶化。
日本3月份发生的地震海啸引发核电站事故,使该国经济遭受重创,导致工业产值骤降、投资和消费双双下滑。生产资料损毁、电力供应受阻、以汽车和电子产品为主的产品供应链中断,短期内严重危害经济增长。亚洲开发银行12月初预测,日本经济今年可能收缩0.5%。
下半年,通胀在亚洲似乎达到顶峰,但仍困扰着区域内一些经济体。由于投资者对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股市波动频仍。在全球经济减速大环境下,保增长成为亚洲各经济体的关注焦点。由于欧债危机加剧蔓延、美国经济复苏持续低迷,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泰国,5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产业基地,重创工业生产,拖累经济增长。受此影响,亚行将泰国经济今年增幅预测值下调至2.0%。2012年,逐步摆脱洪灾影响的泰国经济有望增长4.5%。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