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11理财期末考试开考 通胀时代人人是理财专家

2011年12月22日 11:25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姚明和赵薇“相遇”哪个场合?

  这个看似和理财无关的试题恰恰告诉你理财的奥秘。

  2011年的A股市场已进入收官之战,再有10多个交易日,即将画上句号。这一年对于更多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堪承受之重:黄金高位下行,人民币连续12天跌停,期货市场几起几落,基金全线亏损,股指竟然跌回十年前。

  经济过热,经济低迷,经济走高走低……不得不说,得感谢次贷危机,感谢欧债危机,感谢这些原本躺在政治经济学课本里的标本突然“醒来”,活生生地在我们身边吵吵嚷嚷。感谢什么?感谢这个“危机”“通胀”四伏的时代,把我们每个人都逼成了“经济学家”、“理财专家”,出于自我保护的需求,巴菲特、薛兆丰、巴曙松,咱们都勤学苦念了起来。因此,我们特推出年终理财盘点专题——《2011年理财期末试卷》,一起以娱乐的态度,挥别即将过去的一年,跨进充满希望的龙年……

  我们希望:这次考试能指点您的“钱”途,打开您的财富之门,帮您感知财富、感悟财富、感恩财富、感动财富。

  我们相信:好风景永远在前方……(好像是哪位名人说过。呵呵。)

  那现在就开考吧!

  A卷(大综合)考试参考

  2011:投资品种太不给力!

  投资赚钱成了2011年一件难为人的事情。因为在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投资理财领域里,要么是一潭死水,萎靡不振;要么是坐“过山车”、忽上忽下;要么是干脆“跌跌不休”。

  2011年一开始,给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物价的上涨,白银涨了,跟着白银的脚步,黄金也涨了;天津推出了一个投资新品种,开了一个文交所把艺术品按照份额化交易买卖的先例,在国内投资者还不明就里时,交易品被连续拉出17个涨停板。

  就在大家纷纷认为涨价成为2011年投资理财主基调时,前9个月高高在上的物价在国庆节过后,呈现出了高台跳水的态势。肉价降了,菜价降了,油价降了,白银跌了,黄金蔫了,钢价软了,就连开市之初连拉涨停板的天津文交所,也因为来回修改交易规则,导致交易品种暴涨暴跌,致使投资者损失惨重而被投资者起诉。并不是大多数投资者喜欢参与投资炒作上述这些非主流投资理财品种,而是因为2011年传统的投资理财品种的行情的确是太不给力了,让投资者根本没法入场去玩。

  B卷(银行理财)考试参考

  理财产品 仍看货币政策“脸色”

  从根本上说,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由紧缩的货币政策决定的。由于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至很高的水平,加上严格的信贷额度政策,导致整个市场的资金面趋紧,一些银行不得不通过发行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获得资金,满足信贷及考核的需求。

  11月末,央行3年来首度进行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大型和中小型机构的存准率分别降低至21.5%和19%。可以说,降低存准率释放的资金增加了市场的资金供应,也相应降低了银行间的拆放利率。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与市场资金价格密切相关,因此随着存准率的下调,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与收益率水平都将出现下降。所以,2012年的理财产品也仍然要看货币政策的“脸色”。

  与2011年抗通胀的首要目标所不同的是,经济学家们对于2012年宏观政策为“保增长”,货币政策上也将以稳定为主,很大的可能性是央行不会降息,但将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直接影响将是规模和收益双降。

  C卷(证券)考试参考

  2012:牛市起点或熊市中继?

  2011年,“黑天鹅”频现,各种事件、问题乃至危机集中爆发,资本市场遭遇“股债双杀”。在机构眼中,这一年,是最难做的一年。这一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我们无法回答太多问题,不知道通胀何时见顶,不知道紧缩还要到什么地步,不知道经济会不会硬着陆……”

  面对“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投资者最想知道的是,到了2012年,究竟有没有行情?

  大部分券商的预判是,明年将是一个“杯子型”走势的行情,其间会出现“小牛市”,市场将以“跌—涨—跌”的形式完成演绎,尤其看空1季度,看多2季度。

  就上证综指波动区间而言,基本预期在2200点至3000点。其中,国金证券、渤海证券等最高看到3200点,广发证券看到3100点,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平安证券等最高看到3000点。中金认为,上半年冲至2900点,此后再行回落。

  相对于券商的乐观而言,基金对行情的预判显得较为谨慎,多数公募基金经理认为,明年依然没有系统性行情可言。  田茹茵 综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