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保障”
上海在保蔬菜供应的举措中,有一个“全国第一”最为业内所称道,就是在国内率先突破农业保险的范畴,建立了淡季绿叶菜生产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对市民食用量较大的5种绿叶菜实施生产成本价格保险,并做到“申保尽保”。
据上海市蔬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上海市级财政给予50%保费的专项补贴,各区县结合各自情况,再给予相应配套补贴,菜农自负保险费一般在10%左右。保险价格采用上海市统计局提供的18家标准化菜市场前3年绿叶菜的平均零售价,若在绿叶菜上市期内零售价低于前3年同期平均零售价的,则按其跌幅同比例对菜农进行相应补偿。今年“夏淡”保险期77天,保险面积达14.4万亩,已付保险赔款812万元。今年“冬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已经启动,将“保淡”期限适当延长,“冬淡”保险品种适当调增为青菜和杭白菜2个品种。
在保险之外,上海还实行了与水稻种植同样的蔬菜种植补贴政策,在农资、绿叶菜种植、标准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多个领域实施“政策保障”。“十一五”期间,上海共投入建设资金30多亿元,建设设施菜田近21万亩,不断提升蔬菜的生产能力,由此也保证了本地菜的质量安全。农业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以来上海地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9%,名列全国第一。
本地菜“直销配送率”已近50%
在蔬菜产销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卖难买贵”的问题。菜价在产销链的“一个个环节”上层层加价,使得终端价与田头价之间的差距有时拉得较大。提升流通效率、加强产销对接,是稳定菜价的“必经之路”。
据上海市菜办人士说,上海全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标(标准化菜场)对接”、“农社(社区)对接”和团购直销。今年9月份开始,建立“周末蔬菜进社区”机制,上海城市超市、都市菜园等4家配送单位,在上海9个中心城区落实了71个社区销售点,蔬菜销售价格较市场价格平均下降三成左右,受到市民欢迎。目前,在上海的本地菜中,通过配送直销进入消费终端的占比已接近一半。
据了解,上海还在新建和升级一批辐射范围广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推进蔬菜冷链物流业的发展,配备地产蔬菜的预冷设施、批发市场的冷藏设施,建设一批蔬菜低温配送中心,今后一部分地产蔬菜在采摘之后,将经过整理、清洗、分级和包装,向“商品化处理”的方向升级。在蔬菜进市民“菜篮子”的“最后一公里”处,坚持标准化菜市场的公益性,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对暂时没有条件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地区,引入社区菜店等其他零售形式加以补充。目前,上海全市已建成标准化菜市场800家左右。 (记者李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