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盘点2011年蔬菜价格:"滞""涨"两端 忧喜并存(2)

2011年12月30日 09:1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了解到,今年蔬菜市场行情有人忧亦有人喜。种植马家沟芹菜的菜农侯卫强说:“我原来在市里开网吧,每年也能挣七八万元,后来不干了,回家种芹菜。今年我种了近30亩,纯收入60余万元。”

  在平度市,与侯卫强一样靠种芹菜发家致富的菜农有很多。据平度市农业局介绍,2002年,平度芹菜种植面积为5000亩,2010年达到30000亩,总产达到9万吨。与此同时,生产效益大幅提高。2002年,农民种植一亩芹菜收入仅2000元左右,现在亩收入是以前的10倍。

  由于菜价便宜,不少市民也得到了实惠。“与去年相比,今年大蒜、生姜、白菜等蔬菜的价格便宜了不少。去年一顿饭吃一个菜,今年每顿吃两个菜。”北京一位市民说。

  如何兼顾“菜园子”与“菜篮子”?

  今年以来,面对多地蔬菜出现的价跌、滞销、卖难现象,我国多地多部门连续出台措施,力图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为了调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保障其基本利益,上海建立了绿叶菜价格保险制度,主要由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具体实施,政府对保费进行补贴;河南则开通“微博菜市场”,通过网络征集蔬菜滞销信息,并绘制出生动形象的“河南蔬菜滞销地图”广而告之,不少饭店、社区、机关单位联系表达了大宗采购意向,缓解了蔬菜滞销卖难……

  近年来,国内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交替出现,农民、经销商、市民等相关各方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明均认为,应尽快建立起全国性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信息沟通难的问题。此外,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以政府买地置房建立的市场为主,建设公益性的社区菜市场和批发市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提高组织能力、建立通畅的销售渠道是未来解决蔬菜价格正常化的重要手段,建议政府通过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化生产,完善产销对接机制,使农户与超市、社区、工厂、学校等建立畅通的产销对接渠道,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蔬菜发展应走总量保障、高质高价之路,既要建好“菜园子”,让农民增收;又要保卫“菜篮子”,让市民吃上平价菜。首先从增加蔬菜产量、减少流通环节费用等方面入手,保障蔬菜供应,保证市民能吃上平价菜;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名牌”蔬菜,走高质高价之路,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 潘林青、魏圣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