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再给航空春运"加压" 流量控制很重要(2)
流量控制是“享受安全”
“航空运输的特点决定了其受天气因素的制约比较大。旅客遭遇流量控制时,其实也是在享受安全。如果没有流量控制,没有延误和等待,可能危险性就要大得多。”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崔建强这样表示。
虽然延误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但流量控制却是空中交通管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确保安全的手段。流量控制是指通过限制单位时间内进入某空中交通管制节点的航空器数量,来维持安全、有效、快捷的空中交通流。因此,流量控制并非是民航人推卸责任的说法。比如,一旦机场地区发生降雪天气,当离港航班需要进行除冰除雪作业时,地面运行效率就会大幅降低。由于离港航班要长时间占用机场的停机位或滑行道,机场的容量十分有限,因此空管部门不得不限制到达机场的航班数量,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地面拥塞现象。在机场出现低云、低能见度或强侧风的情况下,空管部门必须加大着陆飞机的飞行间隔,以应对复飞等紧急情况,因此也会对飞往机场的飞机实施流量控制。在雷雨天气中,空管部门需要在申请绕飞空域的同时指挥飞机绕飞。并且,由于要保证绕飞飞机和正常航线上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空管部门工作负荷会成倍增加,也正因为此,出于对安全的考虑,通常情况下会对进入本区域的飞机进行流量控制。
“一旦有特殊天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我们也会尽可能多地放行飞机,减少延误。但是绕飞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多的,有时候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引导飞机调整飞行。所以,延误依然时有发生。”华北空管局北京区域管制中心管制员这样说。在北京1月9日首都机场遭遇大雾后,天气一有所好转,华北空管局便迅速启动二次放行机制,根据跑道可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跑道运行模式,采取延长双放行席位的措施,灵活使用飞机放行模式,加速飞机放行。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华北空管局共放行出港航班118架次,使滞留航班得到了快速“消化”。
在1月6日北京地区发生降雪后,记者从首都机场塔台看到,为加速飞机放行,避免航班大面积延误,塔台管制员与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积极协调,配合做好跑道、滑行道除雪工作。为减少航班除冰等待时间,塔台管制员根据除冰点情况,合理安排飞机到相应的除冰点除冰,打破原有的跑道运行模式,灵活调配飞机使用跑道,确保飞机除冰后可在第一时间起飞。飞机起飞后,各岗位的管制员根据飞机起飞情况,对航班进行雷达引导,让其进入相应航路,有效地提高了飞机放行效率,避免了旅客长时间等待。此外,为平衡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数量,同时使除冰飞机尽快起飞,避免首都机场停机位紧张,造成运行混乱,降低运行效率,华北空管局管制部门根据天气情况和全国航路情况,适时对进港航班实施了流量控制,确保整体航班运行安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