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别把春运想得太悲情

2012年01月17日 14:36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又一年冬去春来,中国又迎来了她每年一次、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大迁徙。媒体报道说,为期40天的2012年全国春运,预测客流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相当于全国人口整体迁移两次。外媒习惯性地以惊奇的目光关注着这个他们难以理解的大迁徙和他们的国家无法完成的任务,惊叹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地表迁移运动”。

  面对这个大迁徙,部分媒体和公众也习惯性地在渲染一种个别极端案例,将春运“悲情化”———比如,报道那些因买不到票或觉得票价太高,而骑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工;报道各种一票难求的抱怨、挤不上车的苦难、挨票贩子宰的不堪等。前几天一则“白领借道国外曲线回家”的报道(后来调查发现消息不实),更是将这种回家的悲情演绎到了新的高度。

  春运,真的这么悲情吗?我觉得这种悲情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渲染出来的。面对必然的拥挤和必然的一票难求,舆论和公众都应该理性看待,而不是将“春运”咏叹成一场“春怨”。

  面对春运,我们有必要面对一个现实:买票难是必然的,拥挤是必然的。再多的火车,也无法应对这种突然爆发出的人流量;再充足的运力,也承载不了这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在几天中人口整体迁移两次!何况,从运输效率来看,从铁路、公路到民航,交通的运力安排,只能应对常态情况,而无法为春运这几天的特殊情况而常年准备,那将是极端的低效和巨大的浪费。所以,从尊重经济规律和运输规律的角度看,无论是实名制,还是网络购票,只能缓解而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很多人都在谈论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并开出了很多药方。其实,如果解决一票难求以“人人都能轻易买到一张火车票”为目标,那春运问题基本是无解的,因为这很难实现。将问题焦点都集中到铁路身上,注定无解———为什么都争着去买火车票,而不向公路和民航分流?将“必须这几天回家”作为前提,也注定无解———为什么都扎堆儿在那几天回家,而没有时间上的分流?还有,将责任都归咎于哪个部门,认为哪个部门应该为一票难求负责,同样注定无解。

  如果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春运的现实,客观地分析数据,理性地面对问题,审慎地作出判断,就不会沉迷于那种对悲情的消费之中。问问回家路上那些归心似箭的游子,他们真的那么悲情吗?

  我们要祝你平安,买票当然很难,回家当然很挤,但这并不对应着悲情。大家相互多传递一分理解和宽容,少一点点抱怨,多一点点平和。回家的路,就会少些焦虑不安。

  重庆晨报特约评论员 曹林

  社评

  晨报

  观点延伸>

  对铁路售票新方式多些宽容

  从去年12月28日开始预售春运车票以来,铁路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都超过了1000万张,占总售票量的约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有2000万人次已经受惠于网络和电话订票。

  铁路春运期间严重的供需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以往,为了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很多人起早贪黑。如今,人们总算可在办公室或在家里上网、打电话订票。应该承认,这是一种进步。

  当然,无论通过网络或电话订票,都无法解决“一票难求”问题,只是为旅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购票方式。通过今年春运的检验,铁路部门应加快改进这项服务,争取让更多旅客受惠。如尽快扩容订票网站的互联网带宽,在高峰时段增加网络容量。

  网络订票对于铁路部门是个新鲜事物,但在其他领域已经相对成熟,铁路部门应充分借鉴其他领域网络订票的成功经验,迅速改进服务。而对于广大旅客来说,对铁路部门在售票方式上的进步改革也应有一份理解和宽容。双方的相向而行,是现阶段缓解矛盾的重要选择。  据新华社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