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十年用工荒藏阶段性矛盾 让农民工分享改革红利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3日 17:3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十年用工荒藏阶段性矛盾让农民工分享改革红利

  以人口结构的变化为基础,“用工荒”实际是一种必然的经济和人口现象。

  因为没有相关社会福利的保障,务工人员对岗位的选择必然会变成对高工资的寻求。

  解决了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后,他们在城市的住房、夫妻团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是否都能解决?

  济南一家豆制品加工厂的老板田君(化名)以前认为“用工荒”离自己很远,但节后,市场陡然拓展以致开工不足,他开出了包吃包住、月薪2500元起的条件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人,这让他既惊讶又失望。

  田君不知道,类似的“用工荒”其实早已延续多年。中国社科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数据显示,早在2003年“用工荒”就已经出现。山东与全国的情况类似,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教授介绍,2004年我省“用工荒”情况已比较明显,只不过,之前人们习惯将它称为“结构性短缺”,而现在,短缺越发全方位地蔓延,像田君的豆制品加工厂想招几个普工都难。

  县域经济发展

  劳动力持续回流

  创业8年的田君年前并不缺工,但春节期间,几个到了婚育年龄的工人纷纷选择回老家县城就近择业,这让田君有些措手不及。

  回流就这么发生了。

  有观察者曾经分析相关区域人口的数字和曲线发现:伴随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以及农业税等的取消降低了农村生活成本,2002年和2006年曾两次发生大规模人口内流,由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回流内陆。

  山东的人口回流最早是从青岛、威海、烟台等沿海城市向省内中西部县域转移,并很快蔓延开来。秦庆武2005年带队在传统劳务输出大户菏泽调研时就发现,当地一些企业因用工短缺而开工不足。

  “这与我省县域经济的相对发达息息相关”,秦庆武说,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机会在家门口就获得就业机会。同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加大了企业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

  “1991年,国家首次评选百强县,山东就占21席。”山东县域经济研究院院长高焕喜教授介绍,通过发展劳务输出、壮大外出务工队伍而拉升当地GDP水平,曾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谋求发展的普遍选择。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县区开始着手将输出的劳动力资源重新吸引回流。一些企业在与地方政府的招商谈判中就明确提出,除了政策、税收等支持,当地政府需协助企业完成一定数量的招工。

  “第一代农民工变老,

  第二代农民工变少”

  持续开工不足让田君考虑将工厂外迁至郊区,吸引农村留守劳动力就近就业,一来方便招工,二来也可降低用工成本。毕竟,他的豆制品加工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

  事实上,诸多低端产业都是这么发生转移的。

  但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侯风云教授看来,一味向劳动力密集的农村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引发“民工潮”的农村这一劳动力“蓄水池”,已经开始萎缩。

  校园里的一些建筑施工项目常常成为侯风云考察劳资关系的样本,她注意到,建筑工人基本都在50岁左右。年轻人哪里去了?

  “年轻人不愿意下工地”,江安集团山东项目部经理吕文国认为这并不奇怪,如今的建筑工人,大多是中年人。虽然建筑工人的日薪达到150元-200元,但渴望更体面工作的年轻人对此并不感冒。

【编辑:何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