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希腊新紧缩方案暂缓违约压力

2012年02月14日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希腊议会13日凌晨以2/3多数通过了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第二轮救援贷款协议,为希腊避免债务违约创造了条件。本周欧洲财长们随后将开会,预计还将顺利通过债券置换计划。但目前希腊仍面临国内民众不满和欧盟财政铁律的内外压力,难言摆脱危机。

  为第二轮救助扫清障碍

  希腊议会300名议员中有278名参加投票,最后协议以199票赞成、74票反对和5票弃权获得通过。根据议会通过的这项法案,希腊总理帕帕季莫斯和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韦尼泽洛斯将代表希腊政府签署三份文件: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提供救援贷款的协议、希腊国债私人持有者的债券置换计划和重新向希腊银行注资的方案。

  希腊议会当天通过的这份协议为希腊获取第二轮救援贷款扫清了道路。根据救援协议,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向希腊提供1300亿欧元(约合1710亿美元)的新救援贷款,希腊政府则实施新的紧缩措施,包括将私营部门的最低工资标准降低22%、年内减少32亿欧元(约合42亿美元)政府开支并裁减1.5万名公务员等。希腊政府3月份将有145亿欧元(约合191亿美元)的国债到期,希腊如果无法得到这笔贷款,将出现债务违约。

  帕帕季莫斯在议会发言时表示,这一协议将有助于希腊解决债务危机,避免灾难性的无序破产,保护希腊人民的生活水平免受严重冲击。

  内外压力犹在

  不过,国际贷款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保证希腊长期的财政安全,内外部压力更让市场担忧该国长期风险。

  韦尼泽洛斯13日呼吁欧元区各方尽快就希腊财政支持方案达成一致。“至15日,欧元区财政部长必须最终批准对希腊的财政支持方案,”他说,“否则,这个国家会破产。”

  国内层面,财政紧缩措施中降低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将对30万希腊人的收入产生影响,这让两年来日子越过越紧的希腊人难以接受。面对国内民众的压力,即将面临4月大选的各政党左右为难。一段时间以来,希腊已有6名部长级官员因不满政府紧缩措施先后辞职。为抗议政府新一轮财政紧缩措施,议会投票前,数万名示威者从12日下午开始在雅典市中心的宪法广场集会,对协议表示反对。大约10万名示威者走上首都雅典街头。一些人向建筑物投掷燃烧瓶,与警方发生冲突。

  警方说,34座建筑起火,包括一座电影院、一家银行和一间咖啡厅。数十名警察和至少37名示威者在冲突中受伤,23名涉嫌从事暴力活动的嫌疑人遭警方逮捕。另外,希腊国家电视台报道,暴力示威蔓延至旅游胜地科孚岛和克里特岛。

  除了暴动,希腊金融部门也承受失信于民的遭遇。越来越多的希腊储户将存款等资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如英国、塞浦路斯等。

  在欧洲层面,欧元区各国领导人仍不断向希腊方面施压,希望后者履行承诺,推动改革。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12日援引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的话报道,希腊“不能成为无底洞”。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菲利普·勒斯勒尔认为,对希腊而言,一味提供援助并不能“治本”,希腊需要“解决经济竞争力缺乏这一症结,执行大规模结构改革,否则,希腊无法走出危机”。

  卢森堡首相、欧元集团(Eurogroup)主席容克曾表态“总而言之,在要求得到落实之前,我们不会发放贷款。”他对雅典方面的一再失信表达了不满。

  容克称,如果满足了这些条件,那么各国财长会在下周三重新举行会议,签署贷款协议,并启动私人部门债券置换。通过置换,预计能够从希腊3500亿欧元的负债中削减约1000亿欧元,还能帮助希腊恢复财政状况。官员表示,置换的细节几乎已经完全敲定。

  多减3.25亿欧元钱少事大

  其实,此次希腊国内紧缩谈判进程艰难根源在于欧洲财政纪律加强,迫使希腊年内需额外减支3.25亿欧元。

  从表面上看来,之前欧元区财长会议要求希腊政府今年削减的3.25亿欧元支出数额并不算大,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二轮救助贷款规模相比,3.25亿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但是,这事实上折射出的是欧盟下定决心,不再姑息随意违反承诺和相关经济指标,从堵住制度漏洞入手,根治债务危机。

  就希腊来说,欧盟以及相关机构坚持要求其保证实施紧缩和经济改革措施,是为了让其债务与G D P的占比到2020年降至120%,以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欧盟方面,在希腊第二轮救助贷款附加条件上的坚持,则无疑是其开始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加强成员国财政政策一体化的试金石。(记者闫磊)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