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一个病人装7个支架?警惕变脸的“以药补医”

2012年02月21日 09:1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据报道,山东省卫生部门要求降“用药收入比重”,一些公立医院就提高“设备检查收入比重”,一个心血管病人被放7个支架。

  一个病人装7个支架,比我国人均1.7个的使用率高出3倍多,这是典型的过度医疗,变脸的“以药补医”。这种变脸的以药补医更值得警惕,患者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更高,效果却未必比服药更好,造成了另一种“看病贵”现象。

  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降药占比的出发点是好的。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偿不足,公立医院依靠药品、检查等收入来补足成本,形成了被人诟病的以药补医机制。

  在这种逐利的机制下,各大公立医院用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一般在40%左右。由此造成了百姓的看病贵,成为社会各界呼吁解决的一大突出问题。没想到,高压之下,公立医院想出了对策:把药品收入减下去,让检查收入升上来。

  从全国来看,这其实已是医院创收的一大趋势。因为相对于医疗器械来说,药品的管理已越来越严格。公立医院采购的所有药品均由省级招标机构统一招标,医院严格按照规定加价15%销售,从价格制定到销售,医院已经没有太大的获益空间。

  医疗器械则不同,国家对其尚没有太多的管理规定。尤其是高值耗材,如心脏科、骨科耗材等因为价高,用量逐年增大,成为创收大户。有专家统计发现,从2000年—2010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的使用量以年均23%的高速度增长。

  药占比下来了,检查、耗材占比上去了,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事,我们不能再干了。只有彻底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改革的关键,一是调整医疗技术收费标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收入;二是实行医药分开,药品、医疗器械的收入不再与医院的生存状况相关;三是严格检查设备的准入机制,把医疗器械纳入统一招标范畴。

  在新医改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只有全系统、各部门“一盘棋”推进,才能彻底攻下以药补医的堡垒。李红梅

【编辑:黄楠】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