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GDP预期增13.5%符合实际 为重庆努力打90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山城重庆的标志很鲜明:那就是尽人皆知的“辣”。而重庆精神里的“辣”更是体现在一系列改革举措之中,尤其是打黑除恶、统筹城乡发展等措施,都曾引起让人印象深刻的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2011年,重庆跨入了GDP“万亿俱乐部”的行列, GDP增速与老牌直辖市天津并驾齐驱,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不少地方调低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的时候,重庆为什么依然锁定高增长率?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做客中央台,为您解读重庆将交出的成绩单看重的是什么?
重庆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13.5%符合实际
“外资引进数量从2007年的10亿美元到去年的105亿美元……”“三年时间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投资1400亿……”
不带任何文字资料,有关重庆的各项数据信手拈来,直播访谈的一小时里,黄奇帆提到了上百个数据,重庆的经济发展、民生改革,他都心中有“数”。2011年,重庆的GDP增速跃居全国第一,不少地方调低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重庆依然锁定13.5%的高增长率。
黄奇帆:整个中国经济放慢一点,但是西部还是应该相对保持快一点,这样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东西部差距,对西部来说,重庆这个速度如果也都体现成7.5%、8%的话,反而会使国家战略受影响。所以我们相对快一点是应该的。同时,我们也考虑了,去年我们是16.5%的增长,今年我们下降3个百分点,提出13.5%。
重庆电脑基地不同于沿海 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重庆并不占地域优势,招商引资却“风景这边独好”,黄奇帆打比方说,他们不是用5+2、白+黑的蛮劲招商,而是打组合拳,从地税策略,土地房产价格到物流成本,重庆都有吸引力。
黄奇帆:我们在招商引资的时候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措施,围绕着投资者的需要,他发生什么问题,我们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完全是有针对性的,这种问题有时候是一种体制机制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问题,你要帮他解决,是要在谋略上帮他解决。
创新也是黄奇帆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比如打造中国的西部硅谷,推进1亿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建设,重庆的思路是要做就做成真正的中国制造。
黄奇帆:我们改变了沿海的一个模式,就是把加工贸易的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只要我要引进的产品,这个产品的零部件原材料80%一定形成重庆造,物流成本、加工成本就降到最低,把沿海的代工组装变成了内陆的制造。
户籍制度改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重庆的引人瞩目,因为他在经济课程的考试中交上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也因为他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所做的探索与实践,近两年,重庆在民生改革上的一些新举措都会引发热议,甚至还有争议。重庆的变化,黄奇帆市长最有发言权。
改善民生,黄奇帆给重庆的努力打到90分。这两年,重庆的一大变化就是农民成了“新市民”。人的一体化是重庆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突破口,黄奇帆说,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农民转户后,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这“五件衣服”一步到位。
黄奇帆:你不搞户籍,只要把政策一体化不也是一样对待嘛,但在我们的基础制度里,往往历史形成的惯性都和户籍有关,不可能三年、五年就把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几百个法律或者文件都一股脑的改,何必不在他一个户口本上改一改,那他马上就几百个文件一通百通。
黄奇帆生在浙江,在上海工作多年,又在重庆生活了十几年,他概括自己在个性和工作方式上有点南腔北调。南方人更细腻,重庆的方方面面确实都在黄奇帆心里有本细账;北方人更豪爽,重庆未来发展的困难与挑战,他也直言不讳。先抓开放,巩固内陆口岸高地的角色,同时,围绕民生,抓好改革。这正是黄奇帆开出的应对之策。
黄奇帆:从开放角度讲,我们要把口岸高地进一步形成巩固,形成重庆跟世界格局的一体化,第二个是改革,改革的要害是围绕着民生重大的问题、长期积淀的问题,要去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定就是改革的过程。
(记者刘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