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形势严峻 稳出口政策细节显现三大着力点
扩大保险覆盖面 实行差异化信贷 简化出口退税程序
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的稳出口政策备受瞩目。现在这一政策细节已日渐明晰,将从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外贸企业实行差异化信贷、简化出口退税程序三个方面重点推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进出口短期内难改增速回落态势,多举措稳出口已成为当前外贸领域的首要目标。在23日由商务部研究院主办的“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今年外贸工作的首要工作是完善政策,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他还透露,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的政策措施。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贸企业目前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出口退税率会否变化,二是人民币会否升值加快。对此,钟山表示,在财税政策方面“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而在此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曾多次强调,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即使有调整也是鼓励性的多于限制性的。
对于备受关注的短期内使外贸企业直接受惠的政策细节,钟山说,在金融政策方面“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提高对小微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在贸易政策方面“加快加工贸易审批”,“改进许可证管理”。此外,从国家战略布局层面,将着力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国内中西部省份出口,力争使这两个市场的外贸份额至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进一步回应稳出口政策时说,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的政策包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对手里有订单的企业、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便利贸易,加快退税进度。
扩大保险覆盖面、实行差异化信贷、简化出口退税程序,这三个调整方向契合了外贸企业当前的实际需求。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朱鸿杰介绍说,“现在的状况是,外贸企业中的90%以上为中小企业,本身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出口信用险对外贸企业的覆盖率只有10%,很多中小企业因无力承担风险而不敢接单,或不敢接长单和大单。”而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订单短期化更加明显。
除了增加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短期信用保险的额度今年也有望增加。日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表述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今年将加码至2400亿美元,比2009年刺激出口的840亿美元扩容近三倍。
此前有调研显示,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凸显。外贸系统人士多次呼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还呼吁进出口银行发挥政策性银行功能,提高专项信贷规模。对此,朱鸿杰称“可考虑对贸易融资业务试行差异化考核,适当增加对中小外贸企业的风险容忍度”。银行金融机构应增加对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进出口贸易融资支持力度,重点向有订单、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倾斜。
“(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今年会有好消息。”王受文说,去年12月1日起外汇管理局已经开始在7省市试点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即试点地区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不再提供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这将大大加快出口企业收到退税的进度。今年这项政策或有望在全国大范围实施。
此前曾有不少出口企业表示,出口退税在有些地区难以足额及时返回,例如有企业就曾对记者表示,外商放账90天,而其收到出口退税往往需要180天甚至270天,加大了资金周转困难。
当前,政策向“稳出口”倾斜主要源于对外贸走弱的担忧。从2011年9月开始,我国出口增速开始逐月递减,今年1月出口出现了自2009年12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今年2月,我国外贸出现高达314.8亿美元逆差,为十余年来最大逆差。今年1-2月,我国出口仅增长6.9%,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3月1日,商务部网站刊发了由商务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五部分内容,最为关键的内容包括完善财税政策、加强金融服务、完善贸易及配套政策。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也被业内解读为政策目标统一定调为向“稳出口”倾斜。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外贸企业已经在困境中经过了一轮“洗礼”,可以说现在留下来的都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目前面临困境主要也是因为国内货币紧缩带来的资金压力。当前采取一些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度过难关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继续转型升级。
“2012年以及未来两三年,我国对外贸易将持续面临艰难的发展环境。保增长将会成为主要的调控目标。”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对策看,既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稳定欧美市场,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更重要的是,要适时预调、微调有关政策,调动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扩大出口的良好环境,加快构建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记者 孙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