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正在下探底部 国内钢市或在9月迎来拐点
本期观察员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国清
自今年4月13日创出172.4点的年内新高后,钢铁综合指数此后一路下跌。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来,钢价呈加速下跌的态势,钢材每吨跌了100多元。
“从全局来看,现在经济回落态势非常明显,尤其是钢材的主要销售领域房地产业持续低迷。受此影响,钢铁行业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国清认为,目前钢价正在探底的过程中,由于钢价下跌,钢铁企业上半年亏损面很大。
在行业困境之中,王国清认为也有亮点。一是在外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出口增多;二是铁矿石价格的降幅比钢材还大。再加上国家加大了对于经济稳增长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内钢市有望在“金九银十”的9月迎来反弹拐点。
今年1月6日,兰格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为169.2点,此后逐步下降,并在2月17日跌至165.0点的年内新低。受此影响,前2月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由盈变亏,全行业累计亏损28亿元。
此后钢价稳步提升,并在4月13日达到172.4点的年内高点。钢铁行业的效益有所好转,前5月整体盈利25亿元,但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4.3%,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17.49亿元,亏损面达到32.5%。在这之后,钢价开始掉头向下,从4月中旬至今,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从172.4点跌至155.2点,钢价每吨平均回落近450元。“6月份的数据还没出来,但单月盈利环比肯定要减少,甚至有可能亏损。”王国清说。
钢市何以跌跌不休?“需求不振是主要原因。”王国清拿出一份报表,从去年7月开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一路下跌,从超过30.6%降至不到20%。“房地产业的需求占钢材市场的30%以上,下游房地产行业的低迷,肯定会传导到上游的钢铁领域。”
除了房地产行业,家电、汽车等也是钢材的主要消费领域。统计数据同样显示,由于销售低迷,这些行业亦没有了前两年红火的态势。需求不畅,钢铁产能又居高不下,除了降价,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走。
从钢材的主要品种来看,从今年4月到7月,高线产品从每吨4363元跌到3894元,三个月时间每吨跌了469元,冷轧板、螺纹钢、热轧卷等主要品种每吨也跌了434元到505元不等。
在钢价本已处于低位的情况下,短短几个月还跌了这么多,这对于钢铁企业的效益绝对是个打击。在低迷的市况下,王国清认为,在今年上半年有两个新迹象值得关注。
首先是在欧债危机和国际需求没有改善的情况下,钢材出口逆势增加。今年上半年一共出口2725万吨,同比增长12.1%。其次是钢铁企业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的价格降幅比钢材大。从去年8月至今,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从194.5点跌至155.2点,跌幅为20.2%。同期铁矿石从每吨199美元跌至149美元,跌幅为25.13%,铁矿石价格跌幅比钢材高出5个百分点。
由于铁矿石的采购成本占钢铁企业的总成本超过60%。铁矿石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钢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既然已经跌了很多,那么钢价是否已经到达底部?“是不是底部还不好说,现在形势还没有完全明朗。”王国清说,总体来看,钢铁行业与房地产业等其他行业一样,受制于国家的宏观政策,而且这些行业还互相影响。
从6月份开始,相关部门对保障房、公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加快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信心有提振作用。从5月底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平板电视、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的节能补贴政策,有利于刺激家电的销售。
王国清认为,这些政策对钢材市场的实质性帮助有限,却有利于市场各方心态的好转。到今年九十月份时,钢材市场或许会迎来一个反弹的拐点。“政策经过两三个月的发酵,会发挥出威力。另外,金九银十是室外施工的旺季,本身就是钢材需求的旺季。这两种因素交织,有利于钢市的反弹。”
对话
记者:您刚才提到,我国钢材出口逆势上升是上半年一大亮点。下半年出口继续增长的空间有多大?
王国清:应该看到,我国钢材出口虽然逆势上升,但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产品价格比较便宜,利润率并不高。况且主要进口国针对中国钢材产品发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手段,贸易摩擦有加剧的迹象,因此我国钢材出口继续大幅增长面临很多困难。
记者:铁矿石价格虽然降幅比钢材大,但现在好像仍处于高位?
王国清:没错。尽管降了很多,但铁矿石仍然停留在每吨150美元左右的高位。而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仅为68美元。反观钢材,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出现在2009年三四月份,当时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为130多点,现在的价格仅比最低点多出20%左右。
记者:美国《财富》杂志前一段时间公布了全球500强排行榜,我国钢铁企业上榜的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有些企业名次还有上升,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国清:排名上升的背后有喜有忧。对于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来说,确实存在着利润微薄、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的问题。在对上游资源的掌控上,只有40%左右的水平,价格受制于人。对下游市场的把握上力度也不够。我认为,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在创新能力上尽快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不能停留在追赶和填补国内空白的层次上,必须进一步领跑世界钢铁科技,出现更多填补国际空白的产品,才能在国际上立足。记者 董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