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跌入“1”时代 货币政策宜松还是宜紧?
7月全国CPI上涨1.8%,创30个月新低
CPI“1”时代,通缩信号若隐若现
今年6月,CPI同比涨幅2.2%,CPI涨幅是否会冲击“1”字头,引发多方猜测。这个悬念昨天揭晓。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以下简称CPI)同比上涨1.8%,两年半来首度破“2”。
1.8%的物价同比涨幅是自2010年2月以来的新低。前期涨幅较大的食品价格本月保持了相对稳定。数据显示,7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7月食品价格有涨有跌,但整体价格仍平稳。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1% ,蛋价格下降6.5%。
解读:CPI 破“2”:假摔还是真跌
昨天一早,学者马光远在其名为“光远看经济”的新浪V认证微博上表示,CPI是假摔,不是真跌!
马光远分析,7月份翘尾因素拉低CPI至少0.47%。但是,随着国际粮价,国际油价的上升,加上因国内暴雨导致的菜价的上升,猪肉价格探底回升。7月份CPI将创下年内最低点,随后将回升,年底重回3%是大概率。
浙江大学经济系主任叶航教授表示,7月CPI破“2”应该是年内低点,接下去几个月应该回到2~3%的增长区间,这是比较合理的。原因有两个,一来,破2的CPI有特殊原因,今年以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气候都是风调雨顺,这让靠天吃饭的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但是,最近美国干旱,国内各地台风、洪水等天气恶劣,这将直接在今年半年内推动食品价格上涨,CPI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从技术层面看,CPI是一个同比的概念,CPI在去年六七月份达到高点后,之后就一路回落,这意味着去年同期CPI的基数比较低,相对来说,接下来CPI增幅不会像前几个月那样明显回落。
也有不一样的观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多年研究CPI。他保持着一贯观点:“CPI下行通道已经打开,继续往下走,CPI反弹,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浙江财经学院教授徐敏表示,“CPI再往下走不是好事,因为这是经济衰退的一个先行指标。全年CPI保持在3~4%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货币政策:龙头宜松还是宜紧?
物价走进“1时代”,让市场对货币调控的水龙头是否会继续放松充满猜测。
事实上,今年以来物价的持续走低与我国货币调控稳中趋松的节奏始终保持一致。上半年在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回落的同时,央行开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措施,在2月份和5月份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于6月份和7月份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在公开市场连续七周实施逆回购向银行释放流动性。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考虑到翘尾因素,7月份物价水平极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物价走势的最低点,不排除未来几个月将再度小幅走高的可能。年底可能再度抬头的通胀压力,将成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掣肘。
“并非通胀下降后,货币政策就一定要宽松。”浙江财政学院教授徐敏认为,货币调控是否继续放松,要看市场是否有真实的货币需求。“如果盲目地放松货币,会对未来物价的再次上扬产生直接影响。”
一方面,实体经济需要通过释放流动性和降息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全球流动性重回宽松轨道的背景下,央行继续降息、继续释放流动性可能又会加大未来通胀压力,我国货币政策再度面临两难挑战。
“一旦有通缩苗头,要适当加加油;有通胀压力,就适当刹刹车。”徐敏表示,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平稳,紧急加油和猛踩刹车只会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在目前全球经济堪忧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有放松货币的冲动。但是从效果来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释放货币对于刺激经济的作用甚微,反而可能对通胀造成较大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有一点松动,但是不可能太松。
“受到基数降低等影响,8月份后同比CPI有可能出现一定回升,力度不会太大”,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对长期通胀的担忧,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记者 罗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