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增速回落消费者感受并不明显 存准率有望下调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用“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来形容,比较恰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1.8%,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反映当前企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四个月负增长,有些超乎预料。
CPI连续下跌 消费者感受并不明显
反映物价水平的CPI连续下跌,为什么普通消费者感受并不明显?部分企业生产意愿不足、需求疲软,“稳增长”的目标如何实现?
一系列经济数据中,CPI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虽然这是两年半以来,涨幅首次回落到2%以内,但CPI的走势还是符合之前的市场预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食品价格整体相对稳定,是助推CPI持续下行的关键因素。
连平:更重要的是因为食品价格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继续维持平稳态势。两个因素一个是蔬菜供应,一段时间以来蔬菜的价格是在上涨,但是有段时间是平稳的。另外,猪肉价格继续在一个平衡中小幅度回落。
从去年7月的6.5%,到如今的1.8%,CPI如此快地回落,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在看到反映物价水平的CPI不断下探的同时,普通市民并没有明显感觉物价水平的降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表示,CPI的数据涵盖种类繁多,并不是每一样商品,老百姓都会消费,整体数据的下降,与个别消费品上升,带来了感受上的差异。
张永军:CPI统计里面的商品总类比较多,而日常居民消费的商品,他关注的点更多的是跟他自己切身相关的一些产品。而对于跟他日常生活关联度小的一些商品,可能关注程度或者对它的感受就不是很强。因此CPI和居民实际感受可能会有些差别。这里面也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国家现在的CPI统计方法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怎样使CPI的统计跟居民的感受更为一致,这也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可能需要逐步地摸索和改进。
PPI超预期下跌 经济企稳回升需共同努力
反映物价水平的CPI低位运行,但是反映企业生产意愿的PPI却超预期下跌。物价是控制住了,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似乎还没有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市场需求依旧疲弱的背景下,“稳增长”再次摆上了突出位置。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反映了企业生产的最新情况,但7月份,PPI同比下降2.9%,较上月2.1%的降幅继续扩大,增速创33个月以来新低,反映了产业去库存压力依然存在。张永军表示,PPI的持续回落,反映了去年为抑制通胀,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依然存在。
张永军:当时为了抑制通涨,譬如说我们收紧货币政策,同时证券投资、新开工项目也控制地相对比较严。去年整个新开工项目的增长比较少,尽管国内近期加快了一些项目的审批进度,但事实上还是弥补不了去年一些新开工项目相对较少的影响。现在整个新开工项目,它的施工规模的增速也在放缓。
PPI连续5个月负增长,显示出企业生产活动不活跃。张永军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内需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经济企稳回升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张永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上半年国内的经济增速一直是放缓的态势。一般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速的放缓、总需求的放缓,它对工业品价格滞后的影响大概有半年左右。
本月存款准备金率有望下调
经济即将走出低谷的观点,成为业界的共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陆续发挥作用,今年三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回升,但也要关注一些不确定因素。
鲁政委:我们目前预计,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下半年的经济应该是一个小幅回升的过程。但是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最近在人民银行的执行报告里面看到,市场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求职人数有所增多,尤其在沿海表现的更明显,这恐怕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CPI的持续走低,PPI的超预期下跌,也增强了市场对于央行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央行或出于“稳增长”的需要,在三季度打开降息或降准的窗口。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本月存款准备金率有望下调,但这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走向宽松。
曹远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并不是一个货币政策风向型改变,它只是对冲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现在由于国际收支资本已开始出现逆差,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占款会下降,货币供应量会减少。为了对冲这个流动性,有必要调节准备金率,倒不是说是一个货币政策的转向。
(记者陈亮 实习记者李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