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文化背后的休闲经济学
中新社成都6月1日电 (殷樱)6月1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许多小朋友带着可爱的熊猫帽,跟基地的大熊猫一起过度过自己的“儿童节”。不仅只在节假日,该基地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吸引不少中外游客。然而,成都熊猫文化背后却蕴含着这个城市独有的休闲经济学。
“妈妈,熊猫走路一摇一摆,好可爱。”来自深圳的小朋友豆豆第一次见到大熊猫,十分兴奋,豆豆的母亲刘女士也特意选择在六一儿童节带孩子过来玩。“看了熊猫,我顺便去成都周边的地方玩玩。”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表示,自从2002年该基地正式做旅游发展,每年游客都递增20%,去年达到110多万人次。“我们这儿的境外游客特别多的,几乎占到我们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熊猫基地,随处可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参观,对熊猫的喜爱甚至超过了中国人。美国游客丹尼尔告诉记者,在他生活的地方,很多人只要说到大熊猫,就会立刻联想到中国成都。“今天看到活生生的大熊猫,真是比想象中还要可爱。”
憨态可掬的熊猫是中国的符号,也是成都的标签。它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象征了成都悠闲从容的城市品格。来自台湾的陈先生对成都有一点的了解,一边看着慢悠悠走路的大熊猫,一边笑着说:“大熊猫的许多特征还跟成都人有点类似,总是那样悠闲从容,不慌不忙。”
然而,在成都市民曾林眼里,熊猫文化里的悠闲从容,其背后的核心要义是“休闲”,成都产生的不是休闲学,而是休闲经济学,通过休闲来社交,将生意运作于无形。“很多外地人觉得成都人爱泡茶馆,打麻将,但殊不知有许多生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促成的。”
“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元素,在全球的形象力特别大。”侯蓉说,外国人对熊猫的喜爱直接带动了成都境外游的发展。“熊猫基地已成为海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他们很多都是为了看熊猫而来成都。”侯蓉认为,旅游业能促进成都绿色GDP的增长。
如今,作为国宝的大熊猫还一直肩负着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角色。在很多地方,大熊猫已作为成都国际化城市营销战略的形象品牌。
2010年,首届“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面向全球举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来自成都的108只“熊猫人”在英国伦敦市中心的表演也将伦敦举行的“成都熊猫保护意识周”推向了高潮。
这种以公益推动城市美誉度和责任感的提升,堪称成都在熊猫品牌推广方面的重要举措,那么,好莱坞大片“零成本”植入成都元素,则是一次看似“无心插柳”的妙招。
2008年10月,《功夫熊猫》上映后不久,在成都市政府邀请下,《功夫熊猫2》的创作团队专程到成都考察。实际上这次考察让《功夫熊猫2》增加了许多成都元素,这也是《功夫熊猫2》票房之外的“成都收获”。
如今,成都已成为中国中西部金融机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市场规模最大城市。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38多家,中西部第一。
侯蓉表示,这次即将在成都召开的《财富》全球论坛,有许多嘉宾都要来该基地参观,她已经做过准备。“我希望这次论坛让更多的人喜欢大熊猫,让大熊猫文化带动成都的旅游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