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一带一路”:多重挑战需应对
“一带一路”战略大幕徐徐拉开,银行业也纷纷“粮草先行”。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扎实推进,中资银行海外布局已有一定规模,国际业务整合程度也有明显提高,在助飞“一带一路”战略中“走出去”企业的同时,银行业自身也寄希望能从中受益。
不过,“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众多境外国家,经营环境复杂,给中资银行的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同时面临的国别风险、金融监管风险等隐患也不容忽视。为此,不少商业银行在抓住新机遇的同时,开始主动制定针对策略,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产品设计上未雨绸缪。
新机遇带来新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无限,但也带来不少新挑战。对于中资银行而言,当前一个重要的短板在于,相比于企业“走出去”步伐,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还稍显滞后。
“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速度和覆盖仍远不及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和覆盖面,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距。”中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林景臻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有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2.54万家境外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而中资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行,也仅仅在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实际上,中资银行境外机构设立后,还面临国外严格的金融监管,海外业务规模有限。在中资企业“走出去”相对集中的国家,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缺乏。
“虽然有一些现实的制约条件,但银行还是要加快做实国际化战略,另外国家的政策和监管规则也要支持金融机构‘走出去’。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金融支持‘走出去’就是一个重要信号。”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战略大概涉及境外多个国家的分支机构,也涉及到国内众多省份的分行,如何整合利用好沿线分支机构保障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对于中资银行而言则是另外一个经营上新的挑战。
中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对记者表示,“怎么把中行全球的分支机构网络给用好,帮助践行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换句话说,银行在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还要思考如何用全球的网络和各种客户资源的关系,帮助企业做好对接。
复杂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除了对于银行经营上的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些潜在的外部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国内,除了不少金融机构提前布局,“一带一路”因其承载国家使命的战略意义,很多沿线省份也纷纷摩拳擦掌。一位中部银行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拉动经济增长,银行要警惕地方“一哄而上”上项目,在大力支持的同时,也要谨慎挑选项目。
此外,不论对中资企业还是中资银行而言,在“走出去”的同时,境外的一些法律风险、国别风险也如影随形。
程军表示,企业“走出去”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银行的融资和结算支付这方面的服务。从这些年来看,中资企业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熟悉国际项目运作模式、缺乏国际项目运营经验。
由于不熟悉国外商业习惯和法律环境,不少中资企业往往面临“合同泡汤”等商业风险。同时,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更多依托的是香港资本市场,这使得企业始终面临高成本困扰,缺乏国际认可度,中资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面临相当多的政策限制。
“‘走出去’的风险其实蛮大的。”程军介绍,贸易项下每年出口在两万亿美元,其中保守估计约有1%左右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另外,投资项下的风险可能会更大。
“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还要注意商业风险外的法律、政策乃至地缘政治风险。”曾刚表示。
实际上,在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中亚、南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经过的地区,不仅安全局势日趋严峻,一些国家的政治过渡和社会转型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些将对企业和银行带来更大挑战和阻碍。
林景臻表示,这些地区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地方国别风险较高,使得商业银行在这类地区支持的“走出去”项目存在着风险收益匹配的困难。
主动应对制定针对策略
在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银行无疑需要进一步加强策略制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不少银行将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在配合“一带一路”具体项目融资的同时,大力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区域广泛应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使用范围及程度的加深。
业内专家建议,中资银行可在机构设置、业务拓展和辐射、目标行业及客户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考虑自设机构和兼并收购并行的方式,实现海外整体战略和重点区域的战略。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此前也撰文指出,“一带一路”带来的项目涉及国家广、主体多、金额大、结构复杂,对金融产品的跨市场、跨领域、专业化等提出了很高要求。
业内专家表示,不管是项目需求还是风险防范,“走出去”企业对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需求,特别是对各种产品组合搭配服务较为迫切。如中行就提出,加强商业银行产品与投行产品的联动,提高客户产品的风险条线对跨境并购、杠杆融资、并购债券等多种跨境并购融资产品的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分析还认为,中资银行可利用海内外多元化经营的优势,完善机制的建设,提升境外服务能力,并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保险,为更多“走出去”企业提供充分的服务。
曾刚表示,不同的融资渠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支持“一带一路”要探索多渠道融资,加强金融合作。商业银行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意味着只有商业银行来做,大规模前期开发,可以由基金或开发性金融担当主体,而商业银行可以随后跟进。
此外,程军同时建议,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也希望国家能够在风险防范机制方面,或者是风险吸收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