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吁筑命运共同体 亚洲望经合再上台阶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于本月26日拉开大幕。今年论坛的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亚洲经济风险加大、地缘政治冲突抬头等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料将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看来,目前亚洲地区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国家在政治安全领域矛盾增多,亚洲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被边缘化。
周文重强调,在此背景下,亚洲各国有必要聚焦共同利益,凝聚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识。因为无论面临怎样复杂的挑战,存在怎样的具体分歧,亚洲各国的共同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亚洲各国的命运是共同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亚洲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其风险主要来自于美元加息预期和全球风险偏好转变等。受此影响,亚洲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特别是债权资本流入的基础开始出现松动,有可能引发亚洲市场新一轮的金融动荡。
此外,区域内一些地缘政治冲突对于亚洲近年来脆弱的经济复苏亦造成冲击,特别是考虑到亚洲区域内的一体化进程本来就比较缓慢。
根据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5年度报告》,种种迹象显示亚洲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正在放缓。在金融领域,亚洲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开放度在2013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亚洲内部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对美国和欧盟等外部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较高。
亚洲内部的中间品贸易最能反映亚洲内部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数据亦不理想。根据《报告》,2011年亚洲内部中间品贸易的增长率为7%,2012年为8%,2013年下降为5%,反映出亚洲区域内生产网络发展缺少持续增长的动力。
谈及亚洲经济一体化放缓的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指出,此前亚洲经济趋向融合主要原因是来自于欧美的牵引,包括产业的梯度转移等因素;而目前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开始实施产业调整政策,外部需求的不足使得亚洲一体化进程放缓,寻找新的内生动力成为亚洲的当务之急。
林桂军给出的“药方”是扩张亚洲内部市场。“亚洲区域内市场特别是最终品市场的规模仍较小,如果能够扩张市场规模,更多的中间投入和最终品将由发达国家市场转入本地区,亚洲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亚洲的政策制定者们应协同合作,降低贸易壁垒。”
事实上,区域合作历来是博鳌论坛的重点。本届年会选取了受到热议的东盟共同体、东亚经济共同体、“一带一路”与亚洲互联新模式、“南海:双轨思路与合作共赢”、“超越冷战思维:新的亚太安全架构”等话题,邀请参会的相关官产学界人士发表真知灼见。
除了降低贸易壁垒外,在林桂军看来,金融问题也将成为本届博鳌论坛的热点。过去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尽管也在尝试推进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效果并不明显。中国目前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资金,且亚洲国家对于发展基础设施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前述需求,为进一步完善亚洲的分工生产网络提供金融支持。
带着对各种热点的关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将再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来自近4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名媒体人将参与论坛报道。周文重表示,希望通过博鳌这个平台,将亚洲的声音传播得更远,将亚洲的共识凝聚得更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