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经济”发力需走心 “银发产业”方兴未艾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愈发引人关注。相关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与老年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已占消费结构的8%,未来体量将持续增加。不过与之不匹配的是,无论从市场的商品,或是商家的态度看,老年人消费似乎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更多细分的、针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产业还亟待发力。
□数字
人口
2010年以后
我省老龄人口年均增加34万人
2014年
我省60岁以上人口1030.9万人,占比17%
2015年
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达1075 万人
消费
2014年
与老年人相关消费占全国消费结构的8%
2020年
预计老年人消费市场价值4.3万亿元人民币
2050年
预计老年人消费将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3%
现状:重阳促销多是“老三样”
合肥市民林女士与公婆同住,每年的重阳节,为了表达孝心,她都要为两位老人选购礼物。不过,一年年下来,她选礼物越来越头疼,因为“每年都是那么些东西,都不知道买什么了”。
林女士告诉记者,商家一般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节日来促销。不过与针对年轻人、小孩的各类节日相比,商家对于重阳节的热情明显淡很多。每年商家的重阳节促销活动大都偏重于“健康养生”这类主题,比如穿着类的中老年服装、保暖内衣和羊毛衫等;保健品类的各种保健口服液、滋补类药材等;家电类的豆浆机、足浴盆和按摩器等。“几乎不离‘老三样’,而且价格比平时也优惠不了多少。”林女士说,可能商家们觉得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不愿意花大心思在重阳节搞促销。
变化:“时尚爸妈”有新型需求
在快消品行业从业的周斌有过很多市场调研经历,他表示,作为重阳节的消费主体,长辈们其实已经出现分层:有些长辈是年龄较大的,观念较为传统老派,确实生活朴实节俭,在消费方面较为保守;有些长辈则是“新时代的长辈”,他们年龄不是特别大,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为宽裕,也非常追求品质和个性的消费,对外在形象和生活质量十分在意。周斌举例,他自己的母亲今年60出头,用智能手机上网十分熟练,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思想和对外界信息的获得方面和年轻人差别其实不大。比如她的护肤品虽然不追求高端,但都是商场的“牌子货”。但如果他和爱人想买来当作重阳节礼物送给母亲,就发现很难找到促销优惠的,“商家自动‘屏蔽’了”。
他表示,现在敬老消费群体中,“80后”越来越多。按照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送给长辈的礼物,功能和创意要求都会较高。一些互联网产品、数码产品等,可能原来被商家划分成不适合老人消费的领域,但其实说不定正是对路的品种。因此,只要好好挖掘,“银发群体”的消费潜力还是很大的。
掘金:促销瞄准“贴心和温情”
“老年人商品定价本身比较低,而且老年人也不大会冲动消费,大多比较理性,因此做促销意义不大……”对于这类商家的想法,小宗不以为然。“目前这个市场只是还没打开,大家却忽视了它的存在”。
小宗是合肥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活动策划人员,目前他们正在策划关于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人觉得信用卡是年轻人用的产品,在老人群体里没市场,但是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打破这种观念,让老人的消费也更加便捷。”
开始小宗和同事们并未找到活动主题的落脚点,“我们不想和很多促销一样,只是换上一个‘重阳节’的名字,我们需要一个本身就有意义的活动”。
“老年人需要消费,也需要更简单的支付方式这点是肯定的”,通过几轮商讨,他们确定了这次重阳节活动的表达主题,“小时候,我们享受甚至透支父母的爱,如今我们应该反哺父母,我们希望通过给父母办附属卡的方式实现——父母消费子女来买单”。
小宗认为,这种消费和买单,不是单纯的金钱和物质的联系,“在给父母还每笔钱的时候,你是否也想到了小时候父母花了一笔钱给你买书包,花了一笔钱给你买玩具……”“很多线上消费老人不会,我们从简单的刷卡一步步开始,让老年人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和耐性,“老龄市场的潜力无限,大家都知道,但需要有贴心和温情的产品和服务,而目前最缺的就是这些”。小宗告诉记者,他们后期还会推出关于老人的一系列公益活动。
“银发产业”方兴未艾
老年人经济“蛋糕”诱人,记者了解到,目前,与老年人消费相关的现有产品的改造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可谓方兴未艾。比如旅游方面,我省各旅行社的“夕阳红”产品越来越常见。而且,相比早期的低价团产品,越来越多的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走深度品质路线。这与整个旅游市场消费趋势有关,也与老年人消费群体受重视有关。
而一些新兴的老年人消费产业,业界也在进行探索。比如被视为老龄化社会消费增长亮点之一的养老地产,各方均有所谋动。早在2012年,合肥首个养老地产项目——安兴太阳湾就动工建设。去年,北京一家地产开发公司也在巢湖岸边建设大型养老地产项目。
而在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开始承担养老责任的社会背景下,老人护理方面的商机日益凸显。目前,我省芜湖的一家机器人公司已推出几代全自动护理机器人,且在合肥的养老机构已投入使用。未来,护理机器人或许将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老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这些针对老年人消费特点和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将会深层次撬动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