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佳材:抓紧起草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配套规章
中新网11月15日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今日表示,将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要求全面实施好食品安全战略,抓紧起草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条例和相关配套规章,尽快完善与其向配套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体系。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和中国经济年鉴社联合主办的“2015(第三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14-1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增长动力接续”为主题,集中探讨如何着眼于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动力升级。
滕佳材在峰会上指出,当前食品安全和保障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中国食品产量、消费量惊人的大国来说,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大。
首先,来自于粮食与食品数量安全的巨大压力,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用有限的耕地保障庞大的人口数量资本自给,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中国政府不能放松的头等大事,所以发展农药、兽药必不可少,但如何让2亿多农户都可以科学合理的使用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来自中国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挑战,中国食品产业规模大,但集约化程度很低,多小散乱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做到监管的全覆盖,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再次,来自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工业化让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同时导致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这些年来中国政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改革,健全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的食品安全体制,今年再次修订食品安全法,证明了中国政府对现代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设是有高度的重视。
滕佳材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的形势是稳定向好的,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是得到有效的保障,安全监管部门将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要求全面实施好食品安全战略,力争通过“十三五”以及未来的努力,基本实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滕佳材表示,重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政策和相关措施: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的标准建设。标准是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标准缺失是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最大隐患,我们将发挥在监管执法一线的优势,积极配合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标准工作,加快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评估和标准的自修订工作。力争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二,加强食品安全的产业基础。保证食品安全产业素质是基础,因此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农业和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多数企业落实好良好操作规范,在生产经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要支持大宗型企业率先建立哈斯铺体系,质量安全可追诉体系,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靠产业升级提升食品安全保障的水平。
第三,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必须从防治环境污染着眼,下大力气净化产业环境,开展治地、治水、治药、治肥、治添加物等行动,对农药化学用品的管理,防恐耕地重金属的污染,从源头上保证粮食和使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正本清源。
第四,要加强企业食品的从业人员。保障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10月1日起,国家食品安全法落实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强调以企业为主题,建立食品安全追诉体系的要求,明确食品安全的第三方平台,对入网进行食品等级,做出保健用品、特殊用品、婴幼儿食品的管理,鼓励企业投入保险。履行好这些义务是企业保证产能安全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五,加强安全监管的执行创新,抓紧起草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条例和相关配套规章,尽快完善与其向配套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体系,同时要全力推进安全监管执法工作,一是实施食品安全许可制度,允许严格准入。二是检查的网络化、表格化、抽检的制度化。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准入机制,实现全过程无缝监管。三是强化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许可检验执法的标准、程序、结果,继续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的暴光力度。执法信息的公开,这是对执法,消费者的最好保护,对违法者最大的震慑,也是对执法者最好的约束。四是加强监管监测,开展食品安全的隐患排查,鼓励食品企业采用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创造品牌扩大市场。五是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支持企业投保安全责任保险,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