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纵论中国经济 新旧动能结合闯关跃上希望高原
李克强纵论中国经济——
新旧动能结合闯关跃上希望高原
经济运行若滑出合理区间,还有宏观调控的创新手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日在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表示,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还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300多万人,而且今年一二月份服务业又增长了8.1%,其中包括研发等高技术领域,这也带动了传统动能的改造。我们的传统动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当中,产业升级有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需求。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
李克强表示,我们说要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一产当中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目前很多大企业也在搞创客空间,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李克强表示,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很多国家都走过这样的路,尤其是发达国家,有很多先例可寻。
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革命的趋势。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混合的动能。
传统动能和新动能的“双引擎”提法释放出积极信号。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确保中国经济在中高速增长的换挡中不失速,需要新动能和传统动能两大引擎共同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未来的政策调控应该更多着力在创造公平的创新环境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重化工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能的增长,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一度带动了一众产业快速扩张,也确实解决了城镇化所带来的一些基本矛盾。但是,随着“住”和“行”等刚性需求下降,中等收入群体对商品价格的关注度开始减弱,对产品品牌和质量的需求在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启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广阔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也表示,一方面,传统产能体量比较大,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传统产能通过改造升级,竞争力得到提升,能够继续发挥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浪潮,新动能和新商业模式正在兴起,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国家出台的政策点应有所不同。“针对传统动能,国家应出台更多鼓励其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政策;而针对新动能,国家应更多地放宽市场准入,完善监管体制,为新动能的培育创造更好的土壤和生态环境。”王昌林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则认为,政府要从以往的“重扶持”转向“重环境”。过去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扶持某个行业的做法已经很难持续,在创新驱动的大环境下,政府尽量不要去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因为行业变化很快,未来很难预测,最重要的还是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业转型升级一要重视创新,二要做到精致,这就需要有工匠意识。
张立群建议,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产业转型和信息技术要更多地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模式和核心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寻找经济新增长点;二是传统产业要从做得“大”转到做得“好”,只有在抓质量效益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市场的困难才会得到化解。在去产能方面,做“减法”的幅度不会太大,应重点优化体制机制,同时也要做“加法”,包括培养工匠精神,增加更优质的有效供给等。
李克强还表示,世界经济走势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是我们有政策储备。去年是世界经济6年来增速最低,我们还是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并没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可持续的路,就是推进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总理的话意味着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中还有的是工具,必要时候这些工具都可以被使用,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以财政政策为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仍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也有提升的空间。
在王昌林看来,未来政府还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进一步扩大投资的规模以及挖掘消费增长的潜力等。记者 林远 张莫 北京报道
专题:2016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