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宗庆后:通过信息化手段 指导农民有计划种植

2017年03月03日 1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3日电 从今日起,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针对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近日接受的采访中,宗庆后表示,加强农业信息化和计划性,是确保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三农”是解决农民吃饭、安天下的大问题。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第14年发布针对“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重视。一号文件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作为主要目标被着重强调。

  中央提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论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为此,宗庆后认为,通过信息化手段指导农民有计划种植,是确保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他建议通过大数据匹配农产品的需求量与种植量,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宗庆后称,“由于农民信息不对称,不了解市场真正需求,看到有的农产品因为种得少,价格大幅提高,来年大家就一哄而上大量种植,结果过剩了又卖不出去,有的甚至烂在地里,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他建议通过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收集全国农产品的需求种类和数量,然后对各地的种植量进行合理匹配,通过乡镇政府指导当地农民进行有计划的种植,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避免引起价格的大起大落、农民增产却不增收等问题。

  宗庆后认为,通过科学匹配合理种植后,可以对不需要种植的土地进行轮作,休养地力,保证土地的肥沃。对低产的土地,则通过农田改造,让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同时逐步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如此一来,种植成本下降了,质量提高了,农产品不但卖得出去,而且能卖出好价格,就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宗庆后建议要根据耕地、资源现状合理规划农业生产。他表示,“我国现有耕地20亿亩,虽然排世界第3,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现有的耕地、资源现状,进行科学评估,到底适合种什么品种,种多少数量来满足国内14亿人口的需求。”

  他举例称,“比如说养一头奶牛需要4亩饲料地,而我国耕地比较少,而且是以圈养、喂饲料为主,产奶成本高,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广人稀,牧草资源丰富,都是放养的,因此成本也比较低。由于我国养牛成本高,政府为了鼓励奶农采取了各种高额补贴,但却受国外低价奶粉的冲击,奶价大跌、牛奶卖不出去,奶农只好倒奶、杀牛,等我们的牛杀了,国外奶粉又涨价了,政府又要补贴奶农来养牛,这样反反复复造成恶性循环。不仅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国家补贴的金钱也白白浪费了。因此要评估一下我们国家是否适合饲养奶牛,若适合就要从关税上采取措施,从而保护奶农的利益。”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