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大闸蟹找到新东家 水产新品种谋求科技成果转化
中新网上海3月15日电 (蔡霞 许婧)上海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等15日在沪共同举办中华绒螯蟹“江海21”品种使用权授权许可签约仪式,中华绒螯蟹“江海21”品种的首次许可授权,表明水产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全国第一单落地。
大闸蟹是中国特有的重要水产经济生物,2015年,中国成蟹产量为82万吨,产值达400亿美元。虽然大闸蟹是中国特种水产养殖中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养殖对象,但支撑如此巨大产业的河蟹种源基本上也是未经遗传改良的野生群体。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野生群体种质混杂和衰退严重,养殖性能衰退明显。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河蟹良种的呼唤及需求极为强烈,开展中华绒螯蟹育种工作十分必要而迫切。
2016年,由上海海洋大学联合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培育出水产新品种—中华绒螯蟹“江海21”。该品种使得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长江原种基本特征更为清晰。“江海21”具有生长速度快、形态性状好、群体产量高等特点,与普通大闸蟹相比,16月龄蟹生长速度提高17%以上,适宜在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如何提高水产成果转化率,让新品种大闸蟹更好地投放市场?上海海洋大学表示,上海市农业服务中心及农交所为“江海21”在评估、挂牌、转让等各环节上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全程免登记挂牌费、免评估费、免交易佣金,大亮“绿灯”,顺利打通“最后一公里”。
当天的签约仪式上,共有江苏省射阳县黄三水产苗种培育有限公司、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省兴化市兴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家企业获得授权。在约定区域内,授权三家企业各为期五年的使用许可,并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额共计人民币178万元。
作为“江海21”育种技术路线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表示,“江海21”是水产新品种转化的创新模式,说明水产成果得到了市场认可,经济效益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