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互联网医疗要划定资质红线?评论:调好惠民底色

2017年08月01日 09: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互联网医疗要调好惠民底色(一线视角)

  李红梅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则“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按这个“征求意见稿”的说法,互联网医疗将设置执业资质红线,并只能开展医疗机构间的远程会诊和慢性病管理业务。如此一来,没有绑定线下医疗机构,或是没有实体执业资格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面临倒掉的风险。

  有人担忧,这样一刀切对产业发展十分不利。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正视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和价值。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医疗提供的也是医疗服务,只不过用了更现代化的平台和科技手段。它并未改变人们对医疗的期待,如果达不到好的医疗效果,再炫的互联网技术也于事无补。

  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它能否给社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在这一点上,它跟传统医疗没有差别。患者并不满足于更方便地找到好医生咨询、挂号,而是要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这一步实现不了,所谓的渠道优势就会失去吸引力。比如,有人想整形,通过平台联系好了手术,结果做手术的地方不是医疗机构,不仅没有改善医疗体验,反而要面对巨大的风险,显然会对互联网医疗作出负面评价。从这个角度看,对互联网医疗提出资质要求,无疑是一道必要的防火线。

  当然,互联网技术对医疗领域的介入,从大方向上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升级改造,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改革服务流程,改善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用智能设备监测病情,用临床大数据对接研发药品,互联网技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少过去期待的改进已经成为现实:支付宝、微信开通预约挂号、缴费服务,不用再一大早现场排队,甚至熬夜排队;杭州进行诊间结算,直接把门诊费用结算端口开到医生的电脑上,省得患者来回跑;云医院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得以和北上广的知名专家面诊,远程病理、超声、影像等诊断服务,大大降低患者看病成本;大数据帮助医学影像诊断开始商用化,甚至有了做手术的智能机器人。正因为切中这些“痛点”,“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得到资本的青睐,2015年投资额近百亿元,并仍在快速增长。

  医疗领域的“互联网+”,还有巨大的潜力等我们去挖掘。很多医改小目标,都可以在这个技术基础上轻松实现,除了在家门口看病、缩短看病时间等好处,还有助于家庭医生的推广、慢性病的管理、检查结果的互认等。当我们用新技术一步一步去疏解症结、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也就接近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医改大目标。可以肯定,只要互联网医疗对社会有这样的正向价值,即便划定资质红线入口,也不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反而能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本,发展出更多样化的健康产业,以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

  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虽然原始生长的阶段,问题不少、风险也不小,给用户及社会带来不少麻烦。不过,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无须“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面对新业态,采取守住底线、了然动向的包容审慎态度,主动拥抱技术进步而不是被裹挟着前进,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互联网+”的红利。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编辑:刘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