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奶粉为何全球最贵 品质考验之后是价格考验

2017年12月24日 10: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君乐宝创始人针对“中国家长从国外背奶粉”发声

  走出阴影的国产奶粉为何全球最贵

  “中国奶粉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品质安全上已经走出当年三聚氰胺的阴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奶粉至今仍没完全摆脱事件带来的影响,那就是中国奶粉市场上畸高的价格仍使得很多国人要从国外往回背奶粉。要让中国孩子真正喝上中国自己生产的奶粉,这种高价乱象必须打破!”君乐宝乳业创始人、总裁魏立华近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就中国乳业现状演讲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3月20日,海南实施新调整后的离岛免税政策,品种从原来的21类增至38类。本次调整,新增奶粉、咖啡、保健食品、家用空气净化器、家用医疗器械等17种消费品,并对10种类别的免税品单次购买数量放宽限制。许多出岛旅客到免税店选购进口奶粉。记者在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店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看到,该店销售三种品牌进口奶粉,雀巢超级能恩、爱薇牛、多培。据该购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政策调整首日,许多旅客咨询进口奶粉情况,购买人数也较多,消费理性,无哄现象。图为游客在海南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选购免税奶粉。<a target='_blank' href='//m.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发 骆云飞 摄
资料图:民众在选购奶粉。中新社发 骆云飞 摄

  质量把关采用最严苛安全体系

  魏立华呼吁国产奶粉行业要联起手来打破价格怪圈。“只有这样,才能无论从产品品质安全还是价格上都真正打造出与洋奶粉竞争的实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国产好奶粉。”

  在中国奶粉行业中,君乐宝是后来者。在涉足奶粉生产之前,魏立华一直在思考,“中国奶粉究竟为什么会出事?”思考的结果是在奶源上——因为缺奶,大家互相抢奶,抢奶的过程中质量下滑,出现了三聚氰胺。因此魏立华坚定地认为:要解决奶粉的问题,先解决奶源问题。如今,经过政府的监管和整个行业的努力,中国奶粉终于摆脱了品质安全的阴影。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婴儿奶粉领域执行着全球最严格的安全标准、构建了最严格的检验体系。去年我国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8.7%,在所有食品中都保持领先。农业部连续九年全国累计抽检生鲜乳近18万次,合格率100%。

  君乐宝几年前在行业率先自建了国际高标准的现代化牧场和工厂,上至牧草下至牛奶的生产加工的整个产业链都做到了全程安全可控。目前君乐宝的奶源指标完全优于美国、日本、欧盟的标准。

  君乐宝工厂认证类似“飞行检查”

  在君乐宝的工厂里,融汇了全球20多项技术全部实现无人的智能化管理,“用世界级的管理体系来做婴幼儿奶粉”成为企业自己确立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得一系列国内外认证之后,君乐宝决定在全球奶粉界率先挑战最高层级的品质认证——BRC A+顶级认证。这是一种类似于“飞行检查”的认证模式,检查人员从来都是不打任何招呼直接出现在厂门口,然后对工厂的生产体系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只要发现一次不合格,之前的一切成绩全部归零。魏立华坦言,“君乐宝在全球奶粉同行中第一家这么做,不一定是别人达不到要求,而是这种检查太复杂。”但他认为,为了得到信任,值得这么做。

  品质考验之后是价格考验

  作为行业的后来者,生产出了品质安全的好奶粉后,魏立华思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国家长要去国外背奶粉?”他认为原因在于价格。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中国奶粉的价格也是只卖100多元。但事件爆发之后的2008年到2014年期间,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一共有过6次集体涨价,每次涨幅都在30%左右,最终让中国市场上的奶粉价格从1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三四百元。“目前罐装国际奶粉的价格均价在120元左右,很多欧美国家更是低于100元只有几十元。能在国外买谁不去买?”

  为此,君乐宝决心让中国奶粉的价格回归理性,最终将奶粉价格定在了100多元。为此,有人说君乐宝是“行业搅局者”,但魏立华则认为自己是在破局,破的这个局其实是奶粉行业迟早要面对的。君乐宝奶粉去年进入了香港市场,今年又进入了澳门市场,而且实现三地同价,让港澳人士也开始尝试内地的奶粉。“我们就是要让内地的消费者也能在自己身边享受到合理的奶粉价格。” 君乐宝乳业副总裁、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近几年来君乐宝奶粉销量持续翻番,一些单品甚至增幅达到3倍,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品牌。文/本报记者 张钦

【编辑:叶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