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膜棉技术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添翼”(图)
中新网新疆沙雅9月30日电(耿丹丹 王小军)位于新疆沙雅县的无膜棉种植试验基地,无膜棉长势喜人,与旁边有地膜棉花相比“毫不逊色”,一簇簇雪白的棉花竞相“开放”,挂满枝头。
9月27日至28日,全国无膜棉现场观摩暨研讨交流活动在新疆沙雅县举行。记者在观摩会上了解到,以“中棉619”及其配套栽培措施为主体的无膜棉技术体系,初步实现了棉田无膜化种植的目标,减少了新疆棉田残膜对生态环境和原棉的污染,无膜棉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研发的无膜棉综合技术能够完全实现不用地膜种植棉花,可以彻底解决残膜污染难题,实现绿色植棉。”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介绍。
新疆是中国最重要的产棉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3500万亩,占全国棉花面积的61%。自1982年地膜引进中国以来,新疆地区各类农作物覆膜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地膜年使用量约30万吨左右。其中,棉花地膜覆盖率达到100%,棉田覆膜占新疆地膜使用量的60%左右。
随着新疆地膜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残膜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残膜不仅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对棉花纤维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目前,新疆超过1/3的棉田实现了机械化采收。2017年,新疆机采棉面积约1400万亩。机采棉收获过程中收入大量地表、棉株上的碎膜,掺杂在原棉中的碎膜在原棉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在后续纺织加工过程中也无法彻底清除,严重影响纺织产品的质量。
为着力解决棉田地膜污染,简化植棉技术,提高棉田效益,喻树迅带领他的团队通过8年时间,实施“中棉619”无膜棉技术种植,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添翼”。
喻树迅介绍,通过创新育种新思路,培育出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丰产的陆地棉新品系“中棉619”。“‘中棉619’在新疆南部地区无膜栽培条件下,实现了无膜播种机械配套、播种深度改进、无膜条件下滴管带浅埋、适宜播种密度筛选、合理化学调控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目前,阿克苏、库尔勒、阿拉尔等地建立了无膜棉示范基地,每公顷产量达到4800公斤。无膜种植棉花,实现了丰产、节本、环保,综合效益提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科所农艺师张栋海说,通过近6年无膜棉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无膜棉籽棉产量完全可以实现亩产320公斤到350公斤,甚至可能更高。“无膜棉栽培技术的推广前景很大。”
张栋海认为,当前,无膜棉栽培技术可以彻底解决土壤残膜污染问题,但目前经济效益相比地膜栽培还有一定差距。“棉花收购价格的扶持将有利于今后的推广。”
喻树迅表示,下一步,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对无膜棉进行深入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把无膜棉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彻底解决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