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撰稿/摄影 吴 浩 李 会 欧阳梦云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期,社会舆论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集中热烈的讨论。本期中经论坛特别邀请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如何推动民营经济更好发展进行讨论。他们表示,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确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民营企业家应坚定发展信心,合力开创民营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
1 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主持人: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发挥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李 锦: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民营企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都已超过一半。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过去3年,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近年来提供了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容纳了约90%的新增就业。
近两年,民间资本投资结构正在优化,不但开始进入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领域,还积极进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除高铁外的其他三项,都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之举。
对于民营企业,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投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营造出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环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越是关键时期,越要迎难而上,越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张晓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用4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百年工业化的历程,其中,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从总体数据上来看,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城镇就业、90%的企业总数。应该说,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当前,因为中美经贸摩擦,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对此,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些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也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政策法规对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化解危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趋势不会改变
主持人:如何看待近期社会舆论对民营经济的高度关注?对未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有什么样的看法?
李 锦:改革开放4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做强,这一趋势在将来也不会改变。近期,社会舆论比较集中地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讨论中小企业发展困难。我认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具有周期性的特征。越在这个时候,越要认清楚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趋势,坚定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确实存在,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我认为,是2008年以后,民营企业快速扩张,扩张以后很多企业效益不好,但困难暂时没有显现。到了2012年以后,快速扩张导致的不良后果逐渐暴露出来。部分民营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转型,渡过了难关,但仍有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实现转型发展,导致困难越拖越重。
近期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针对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出现波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近期,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及时、明确为民企增强信心,为改革廓清了杂音。
当前,民营企业家尤其需要稳定信心,要看准形势、找好定位。
首先,要问题定位,了解自身面临什么困难,分清楚短期困难和长期困难、表面困难和实际困难、外部困难和自身困难,评估什么时候能够走出难关,做到心里有数。
其次,要产业链定位,面对受到的周期性冲击,要从产业链条的角度,给自己的产业重新定位。
再次,要产品定位,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树立过硬的品牌。
3 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
主持人:现在大家比较关心企业营商环境问题。应该如何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呢?
李 锦:营商环境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来说,营商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公平。政府要看到营商环境的不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认为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放开市场准入。现在很多具有垄断特征的行业,民营企业是进不去的,仍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要通过混合所有制等各种形式,让民营企业平等竞争进入,比如铁道、石油、天然气、电信、电力、民航和军工等领域,这在政策上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二,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税费过重,很多民营企业就难以支撑,国有企业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减税降费,还应该持续深入下去。
第三,解决融资不平等问题。目前很多银行对于国有企业,愿意提供贷款。对于民营企业却有种种顾虑,不愿意贷款。
第四,完善有关政策。比如环保“一刀切”,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机会改进生产就被迫停产。在出台政策和执行政策中,怎么把握好“度”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不能搞“一刀切”。
此外,要继续解放思想,以改革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开放,包括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营造有助于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法治环境。
尚会永:经济发展到今天,对政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看到,像过去的那种方式,政府大规模地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已经受到了市场的挑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77.7万辆,但是各个地方都在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年产能突破了1400万辆,很显然产能扩张和市场规模有限之间的冲突非常明显。
未来,政府可能要更多转变发展思路,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着手,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是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坚决打击权力寻租带来的腐败。二是降低企业获取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目前,即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成本很低,但是企业要去获取公共服务却还面临着很多障碍和挑战。三是降低归置成本。比如环境问题、社保问题,如果“一刀切”就会产生大量的成本。要营造好的环境,就需要使企业和政府就各种归置方面的处理方案进行对等的讨论。
刘立新:改善营商环境是更深刻的问题。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浓厚氛围,对民营企业树立起公正的认识,这是我们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我们希望用平常心去搞好企业,也希望社会对我们有一个公正的认识。
戴大治:我也非常认同尊重民营企业的观点。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但是在落地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对民营企业、对企业家歧视或者轻视的现象。我们是一个服务企业的机构,我们也倡议各级政府真正能走到企业身边来,听听企业家的心声,这样才能把中央好的政策落到实处。
4 中小企业要练好内功
主持人: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加之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确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迎难而上,实现更好的发展?
李 锦:民营企业要不断优化自己、加快转型升级,勇敢地迎接挑战,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一是增强信心。当前,我国整个经济结构处于优化的阶段,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民营企业要趁这个机会调整结构,增强信心,树立雄心壮志,抓住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是增强能力。应对挑战,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能力,政府营造的环境好了、资金解决了,但最终还得靠企业自己的发展。
民营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可以概括为五个“中”:一是中国市场规模是巨大的,民营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二是要面向中西部,面向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可以从这方面思考转型发展的方向;三是面向中等收入群体,伴随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壮大,中小企业要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入手,增强供给;四是面向中游产业,目前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重工业、资源型工业或者装备制造业,民营企业一般处于下游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随着国企主业调整,部分生产会外溢,民营企业应该主动对接,加强和国有企业的合作;五是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当前我国企业大量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要通过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这才是根本的、长久的发展。
刘立新:一个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发展既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好政策,但更需要的是自身的发展。我认为,企业家要有精心、耐心、平常心。精心组织生产,耐心应对挑战,用平常心来看待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要不断通过转型升级发展,找到企业的新出路,还要通过创新来获得发展的动力,增强发展的后劲。
5 转型发展应对挑战
主持人: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并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张晓辉: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特别是对外向型、低端传统制造业影响是比较大的。但也应当看到,这次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增加新的动能,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的催化剂作用。
中国制造发展到了今天,必须要从传统的制造走向真正的中国创造,也就是中国的智能化,必须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从自身上来讲,要加快转型升级,主动接触一些国际上先进的模式、理念,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要主动去“+”互联网,这将推动我们在工业互联化方面从量变走向质变。
尚会永: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是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及可行的发展路径。
技术的变化对产业竞争结构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随着智能化生产在全球顶尖的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全球顶尖的企业不断扩张产能,结果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失去市场,面临发展的困难。
从制造业来看,由于智能化的生产,帮助全球领先的企业解决了过去一直存在的扩张产能方面的约束、痛点,比如,解决因为人的因素在生产中所导致的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从服务业来看,智能化生产也改变了服务业过去不能够大规模生产、不能集中化供应的情况。由于智能化生产的到来,作为居民来说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是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市场在萎缩。
实践证明,领先的跨国公司为了应对竞争压力,需要提高外部采购比例以降低成本;同时,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领先的跨国公司愿意帮助合作伙伴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诀窍。中小企业完全能够通过为跨国公司供货掌握生产诀窍,提升竞争能力及利润水平。迫切需要国家采取更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
李 锦: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现在有些民营企业拥有大量的专利,但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企业的科技创新后劲不足。对于这些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民营企业,国家要加强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摄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