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场关注的融通基金涉嫌“老鼠仓”事件日前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作为“老鼠仓”事件的主角,原融通深证100和融通巨潮100两只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张野已于5月15日被融通基金公司除名。
这是近年来基金公司曝出的第三起“老鼠仓”事件。前两次“老鼠仓”事件的主角分别为原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的基金经理唐建和原基金金元、基金宝元的基金经理王黎敏。和张野一样,唐建与王黎敏也都被撤职除名。
“老鼠仓”是股市里的一大公害,对“老鼠仓”主角从重处罚,这是维护股市“三公”原则的需要。但反省三起“老鼠仓”事件,投资者不免有所疑惑:为什么这三只“老鼠仓”就这么笨呢?像唐建与王黎敏的“老鼠仓”,使用的账户都是自己父亲或家人的,这样的“老鼠仓”当然容易被查出来。张野的“老鼠仓”虽然没有用自己家人的账户,但仍然可以非常容易地查出来。一是“老鼠仓”的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二是在四只股票上所采用的都是“周蔷”的账户;三是都与融通基金一起跻身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这种做法当然容易被发觉。实际上,只要张野的“老鼠仓”能够把“周蔷”的账户分散成多个账户,不出现在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里,或在四只股票上用四个不同的账户名称,那么,张野的“老鼠仓”也没这么容易被发现。
为什么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只有这么显而易见的“笨老鼠案例”被抓出来了呢?同样是内幕交易,但一些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串通,其危害远比“老鼠仓”大得多。比如,每年年报期间,大凡股价涨势良好的股票,结果在披露年报时,上市公司都有良好的分配方案出台。这一现象在今年的年报期间更加明显,一些推出高送转方案的股票,基本上都有投资基金“精准”地潜伏其中。这种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很难说是“先知先觉”。又如大小非解禁,某些公司在大小非解禁前后,往往都有重大利好出台,这也不只是“碰巧”的事情吧?这其中有多少“猫腻”,恐怕只有监管部门查过之后才知道。但遗憾的是,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发生的事情,似乎很少很少有大“老鼠”落网。(皮海洲 湖北 财经评论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