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协调刺激经济,G20伦敦峰会的另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明确金融监管改革意愿。如今,五个多月时间过去了,经济刺激政策初见成效,金融监管改革却仍在规划之中——匹兹堡峰会召开在即,欧美围绕高管薪酬及资本充足率等问题的争吵声愈发刺耳。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2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改革监管问题上的先发劣势决定了欧美在诸多问题上的立场难以调和,因此整体监管框架大修的几率不大,但有可能在若干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现有努力:方向正确但举步维艰
实事求是地说,伦敦峰会后欧美在改革金融监管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欧盟出台并通过了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提出成立一个泛欧系统性风险理事会负责宏观监管,同时在微观层面成立分管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监管委员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则于6月17日发布金融监管改革白皮书,建议在赋予美联储监管重权的同时成立跨部门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并就加强衍生产品、场外交易及保护消费者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改革方案。目前这一方案仍在等待国会批准。
张明认为,到目前为止欧美的改革意愿和努力方向可圈可点。欧元区由多个主权国家组成,此前各国偏重于内部监管,而金融全球化发展和资本跨境流动的现实决定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状必须改变,否则将很难及时识别乃至控制跨区域系统性风险。所以,欧洲改革的重心是整合金融市场,建立超主权监管机构。难点在于各国力量博弈不可避免,监管者和宏观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也不一致,因此整合框架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美国方面,奥巴马的金融改革蓝图雄心勃勃,针对本次危机暴露出来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系统性的预防和解决方案。其重心在于结束政出多门的局面,并全方位填补监管漏洞。但最终能否通过或者以怎样的形式通过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挑战不容忽视:一是提案势必遭到来自华尔街和国会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二是如果其他国家不能同步加强监管,那么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行为将不利于美国金融业的发展。
峰会期待:协同监管知易行难
欧美内部监管改革的实施已经困难重重,要让这两个原本经济发展理念和金融监管历史存在诸多差异的阵营在监管步调上取得一致,其难度可想而知。大家都明白加强全球监管势在必行,但谁先行动,谁就要付出更多成本。这就决定了欧美在监管问题上的分歧事实上无处不在,只不过高管薪酬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触及双方最敏感要害,因此也更引人关注。
在资本充足率上,美国多为大规模银行,基础雄厚;欧洲各国则金融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以中小银行居多,大幅提升资本充足要求可能会严重削弱其竞争力。特别是在本次危机中所受冲击较小的德国,其国内大量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州立中小银行并没有出现欧美大银行陷入的困境,因此其改变现状的意愿也不强。
在薪酬问题上,英国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原则站在了欧洲盟友一边,但事实上英美两国都是倾向于以高薪招揽高端人才的激励体系,并将其视为各自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主张由市场来决定高管薪酬。张明认为,对于英美而言,如果连高管薪酬都不能由市场决定,那将意味着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崩溃的地步,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