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屡遭质疑 统计偏差致政策摇摆——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经济新闻
    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屡遭质疑 统计偏差致政策摇摆
2010年05月24日 14:4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真实是统计数据的底线。但家底不清、数字不实,已成为当前深化各项改革举措面临的路障。数字不实的背后是“领导权力对数字的影响”,在政绩面前,基层政府对控制数字有强烈冲动。

  为了抑制这种冲动,依托电子信息系统,目前的基础数据,企业报表正在被要求超级汇总直报到国家统计局,以扫除中间环节干扰。但在“数字出官”体制尚存的环境下,海量的源头数据的真实又如何保障?

  《瞭望》文章:数据公信力

  GDP数据各地加起来大于全国、登记失业率指标难副其实、收入统计难以明辨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状况——这些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数据,本是国家出台调控政策的官方依据和权威信息,却屡遭学者以及公众质疑。

  而差之毫厘的统计数据,有可能带来谬以千里的调控结果。

  以房地产调控来看,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数次调控,伴随调控“热与不热”、“高与不高”的激烈争辩,至今仍是“公按公的理说,婆按婆的数唱”。

  口水账的背后是房地产市场一直缺乏一个权威的房价统计指标,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垄断下,学术、科研机构发布的指数不仅权威性不强,甚至有通过操纵信息实现自身商业利益目的之嫌。房价数出多门,数据打架,不但造成市场混乱,更恶劣的后果是导致政策左右摇摆,房价越调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当前又到了新一轮调控的关键期,在“权威”依旧阙如的情况下,如果被诸如“北京房价直降8000”之类的信息“忽悠”的话,不知政策最后会走向何方?

  除了房地产领域,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统计中“按需要报数”、“按计划报数”,明知统计数据不实却不进行调查核实;有些部门在发布相同或相似的统计指标数据时,对统计范围、统计方法、指标含义等没有任何说明;同一件事情、同一政府部门的说法前后矛盾、不同政府部门的说法不一、政府和学术机构结论相左。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统计指标却延续着计划的特征,统计方法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重要统计指标明显缺失,某些已有的重要指标和统计口径不合理,缺少重要转型期特色指标。例如,占农民工半数以上的“外出农民工”的生活支出是按照城市生活的必需来安排的,但统计规则仍将这部分人的生活支出按农村生活水平来统计,农民工的实际支出“被统计缩水”。指标缺失、口径错位带来的是“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9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老百姓收入“被增长”,老百姓“被就业”。

  真实是统计数据的底线。但家底不清、数字不实,已成为当前深化各项改革举措面临的路障。数字不实的背后是“领导权力对数字的影响”,在政绩面前,基层政府对控制数字有强烈冲动。

  为了抑制这种冲动,依托电子信息系统,目前的基础数据,企业报表正在被要求超级汇总直报到国家统计局,以扫除中间环节干扰。但在“数字出官”体制尚存的环境下,海量的源头数据的真实又如何保障?

  完善统计方法制度,夯实基础数据的背后,应该是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完善。□(文/唐敏)

   《瞭望》文章:统计之重

  本该力求真实的统计在政绩出官体制下,被动地处于火山口的尴尬境地上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唐敏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青的官员加学者身份让他近年来成为全国两会媒体报道的焦点。

  今年更是如此。“今年两会,3月8日之前代表们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统计。”在湖北省统计局办公室内,叶青告诉本刊记者,“因为对房价涨幅老百姓关注度很高。”

  其实,不仅仅是房价,地方GDP之和大大高出全国核算数据、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范围太窄、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反映实际失业率等,都让老百姓对统计数据心生迷雾。“2009年全国房价1.5%的涨幅指数,是公众质疑统计数据公信力的一个触发点。”

  为什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社会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对统计数据的依赖越来越重,但公众对数字的满意度却并不高,而且质疑之声不断?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调研从叶青开始。

   “难堪”的国家承诺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在变化,但30年来任何一个省,少有出现GDP负增长的年份,只有2009年上半年山西出现了负增长。山西省还因统计数真实受到了各界的称赞。关于GDP,我们5年前10年前的水分挤干净了吗?”谈到GDP,即便作为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心存疑问。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在统计上大体有两个通用的指标可以反映生产成果。一是总产值,二是增加值。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成果。

  “因为挤水分不仅仅是数据的增减,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现任领导挤水分,就意味着其在任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增速会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前任很有可能升至现任上一级的情况下,现任不敢挤,也没有动力去挤。”在叶青看来,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挨家挨户地毯式的调查,可以挤掉一部分水分,“而且越早越好”。

  湖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动用了8万左右的人力。“花费人力财力就是要把数字搞准”,但让叶青比较不习惯的是,“第一次经济普查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以国家的名义郑重承诺,对企业所报数据保密,不会告知别的部门,比如税务部门。”对外只公布总数,不公布各个企业的数字。“到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时候,我们依旧这样对企业承诺。这非常难堪,希望在将来可以不作这样的承诺。”

  即便有这样的承诺,也有学者对普查数据到底有多真实表示怀疑。“核算GDP所需的基础数据相当多,仅国家统计局报表中就有3000多个指标与GDP核算有关。大面积的调查,如果一部分数据不真实,结果反而不如非普查年度的核算数据来得准确。”

  “申报表格过多过于复杂,不同部门都有不同的表格。另外,由调查方申报数据往往会有偏差,或者故意错报,但是复查的成本又过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柯惠新担心。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