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84周年,各项活动格外频繁,最近远道而来的客人是台北历史博物馆研究组主任徐天福。他此行的目的是为明年1月在台北开幕的“大清王朝”展选定文物。去年敲定整个计划后,沈阳故宫博物院正式跻身两岸故宫珍品交流的序列,清代宫廷文物珍品的展品阵容蓄势待发。
目前,基本确定沈阳故宫在台展出的文物共80多套(组),共计100多件,年代从清朝入关前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文物以努尔哈赤、皇太极曾使用过的物品为主,包括宫廷器物、服装、书画、陈设工艺品等,并通过建筑复原模型、画面等资料最大限度地展现一个相对完整、具体的清代前期历史风貌。
“破冰”到“融冰” 两岸故宫打开局面
去年10月,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进行了历史性的破冰合作,在台北举办了“雍正王朝”大展。在这次展览上,北京故宫的郑欣淼院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与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确立了交流的具体想法——在台北举办“大清王朝”展,并进一步落实2012年在台北故宫举办“东西方珠宝展”的提议,后者的重点是溥仪出宫珠宝和婉容的一些首饰。
今年5月武斌第三次到台湾时,与台湾历史博物馆新任馆长张誉腾商议举办大规模文物展。6月12日,台湾历史博物馆方面派人来沈,“大清王朝”展进入实质性阶段。两岸三座故宫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其深入交流的中远期规划,终于开始获得落实的空间。
中国的三座“故宫”——因历史问题而分两地的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以及建立在清代入关前都城盛京(今沈阳)的沈阳故宫,是中国明清文物珍品收藏的制高点。然而两岸珍品文物交流并非都如今天这般顺风顺水。
在几年前仍然“冰封”的状态下,因两岸故宫的强烈愿望,故宫珍品交流也曾经暗流涌动,文物往往通过借用展出的形式往来于海峡之间。文物的安全维护,在彼此的小心翼翼之下还是成了最让双方头疼的问题。
2003年,台湾中华书画印艺术学会会长张建富曾向北京故宫商借清末古董至台展览,当文物运抵高雄美术馆拆封时,发现箱子受到撞击,打开后两件古董遭到损坏,它们分别是乾隆时期的“少年顶花篮方乐箱跑人钟”与“画珐琅大吉福瓶式风扇”。为此,张建富起诉运送这批文物的海湾海运公司要求赔偿。经当地司法机关一、二审判决,依据当地海事运输法律,以1公斤赔100元台币为标准,两件古董共13公斤,海运公司只需赔1300元台币。遭遇如此荒谬结局,再加上北京故宫文物前后又在赴英国、日本展出时发现损坏,故宫文物外借展览从此越来越难。
待两岸故宫交流“破冰”之后,“司法免扣押”这个词又屡屡见诸媒体,台北故宫高层认为,“没有完成司法免扣押条款”是影响文物来祖国大陆展出的主要原因。那么,到底什么是“司法免扣押”?
“司法免扣押条款”主要规范拥有争议文物的国家和地区,在相关文物“赴外展出”时不会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以确保外借文物“有借有还”。由于帝国主义殖民时代或战乱时,各国文物常遭掠夺或所有权转移,近年来,国际上追讨文物的声浪高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以确保文化交流无阻。
就此问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力表诚意:“我认为,大陆方面至少能拿出两个事实来打消台湾方面的顾虑。一是最近3年共有60多个境外博物馆在大陆举办展览。这说明大陆有良好的文物展览条件和理解这些文物的参观者。二是我们一再声明,而且还可以再次声明,回大陆展览的文物不涉及所有权和保管地点的问题。”
为了消除台湾方面的顾虑,郑欣淼也曾公开表态:“你拿若干件文物到我这里展出,我押若干件价值相当的文物在你那里,甚至我们可以多出一些,你该放心了吧。或者,双方也可考虑在第三地合作办展。比如,清宫‘三希堂’的3件珍品,北京故宫有2件——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台北故宫有1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大家是不是都拿出来,在第三地合办‘三希法帖展’?”
因此,当沈阳故宫加入到两岸故宫珍品交流的队伍中来时,就承担着多方位的重要角色。新的时空既得拓展,逾100件成规模、成系统的珍品文物势必吹皱2011年初春两岸珍品交流的第一池春水,两岸故宫文物珍品交流稳健升级,前程可观。
沈阳故宫珍品沧桑
仅就藏品总量而言,沈阳故宫是两岸三座故宫中的“小弟”。2006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公布了“十大镇宫之宝”,其院藏文物数量也同时得到披露:2万余件。与北京故宫的100多万件、台北故宫的70万件相比,的确不可同日而语。
但即便是今天的藏品规模,也经历了好一番波折。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乾隆时期又有大规模增建,是中国保存完好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清朝迁都之后成为陪都,是清朝的“特区”,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位皇帝东巡拜谒祖陵,每次都要在奉天宫殿临政或驻跸。与此同时,清朝廷将大量皇家珍品藏于沈阳故宫。其中,清朝皇帝的圣容、行乐图藏于凤凰楼;玉牒藏于敬典阁;满文老档、汉文旧档、历朝实录、圣训藏于崇谟阁;皇帝御用装备、青铜器藏于飞龙阁。鼎盛时期累积已达十几万件之多,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热河行宫(现承德避暑山庄)一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清代三大皇家宫廷文物收藏宝库。可惜的是,沈阳故宫的珍品先后经历了几次比较大规模的流失。
近代以后,因政局动荡、兵荒马乱,沈阳故宫几经易手,多次遭到劫掠与偷盗。
1900年10月1日,沙俄侵略军开进沈阳城,沈阳故宫也沦为哥萨克屯兵之所。在俄兵占据的两年半期间,沈阳故宫丢失和损坏的藏品多达万余件。
1908年7月,张作霖曾派人从东七间楼瓷器库中提出霁红小高瓶等精瓷珍品数件送人;同年,奉天巡抚唐绍仪以专使身份访美,行前也以奉慈禧太后旨意为名,提取奉天宫藏瓷器为赠品。
1913年底,北洋政府决定建立“古物陈列所”。于是由北洋政府下令,征调奉天故宫和热河行宫所藏清代宫廷文物运至京城。1914年初,沈阳故宫的古铜鼎彝、宋元明清书画、内廷玉器、御用武备、明清瓷器等共115199件,全部装箱运到北京。此后,这些宫廷宝藏几经辗转,分处数地,再未入藏沈阳故宫。这批文物少部分被运至台湾,大部分收藏在今天的南京博物院。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前,沈阳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在撤退前,再一次将除文溯阁《四库全书》之外的沈阳故宫瓷器、铜镜、档案和殿版书运到当时的北平。至此,沈阳故宫文物已经丧失殆尽。
尽管沈阳故宫遭遇空前的厄运,新中国成立以后,重获新生的沈阳故宫立即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援,陆续从南京、承德、上海、陕西等地调入一批文物。特别是从1954年至1980年,北京故宫先后8次调拨文物给沈阳故宫,使其藏品日渐丰富。
此次徐天福在挑选赴台展品时,更看重的是沈阳故宫藏品的特色和其所包含的独特历史,他说:“清朝发迹于沈阳,很多文物非常具有代表性。像大政殿两侧的十王亭,是清初八旗议事的地点,这种君臣共同在故宫内办公的‘合议制’现象,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可见清朝在入关前后是有一些区别的。”因此,盛京宫阙也成为此次展览第一个重要单元。
据有关专家介绍,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流传下来的遗物甚少,只有沈阳故宫、北京故宫珍藏几件。努尔哈赤宝剑、皇太极腰刀,便是沈阳故宫的镇馆之宝。
另一珍品是皇太极狩猎制作鹿角椅。《清太宗实录》记载: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率兵攻打辽西大凌河城,用大炮轰击时,吓得山间野兽四处逃窜。一只惊慌失措的大鹿窜进大帐,被皇太极捕获,然后以其鹿角制成鹿角椅。清朝入关后,作为祖宗遗物,皇太极鹿角椅被珍藏在沈阳故宫内库。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东巡盛京时,都要“恭瞻”皇太极鹿角椅,已成为一项礼制。
沈阳故宫另一引人瞩目的珍品文物是一对清乾隆“画珐琅宝相花冰箱”,其表面满饰画珐琅宝相花和缠枝花卉纹饰,做工精湛,代表着清乾隆时期珐琅器大件器物的生产工艺水平。这对通过在隔层填入天然冰达到食物保鲜目的的古代冰箱,在展览上从来都是夺人眼球的“明星”。上述文物都很可能在明年1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亮相。
本报实习记者 丁敏帅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