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修路,挖出一根有几百年树龄的大木头,当地人称其为传说中的皇木,其明显的人工斧凿痕迹引起专家注意。这些木头生于哪个朝代,它们为何被弃埋地下几百年?人们为什么叫它皇木?
入档理由
最近,西南大学教授蓝勇等人在四川省汉源县发现了5根称之为皇木的木头。据了解,这些木头就是故宫紫禁城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大红柱子的前身。这些柱子大部分是杉木,树龄在两百年以上,大部分是从重庆、四川等地砍伐运送过去的,至今,在涪陵、酉阳、奉节等地还有大量埋藏。
乡村修路挖出大木头
驴友报料发现皇木,木色呈浅灰,枝丫修剪整齐,两头削得尖尖的,很重。
两年前,四川省汉源县永利乡修建乡村公路,工人开挖地基,挖出一根木头。木头颜色已变成浅灰,直径约50厘米,长4米,枝丫修剪得整整齐齐,两头被削得尖尖的,很重。
村民发现,木头含水较重,不易燃烧,只好放在屋角。几个月后,一位名叫孙大中的驴友路过此地,听说了木头的事,遂产生了浓厚兴趣,到处查找资料收获不大,于是辗转找到了蓝勇:“我们发现了好几根木料,可能是被遗弃的皇木。”
蓝勇非常兴奋,不久就驱车前往考察。在孙大中的指引下,蓝勇先见到了4根木头。但仅从表象看,还不能认定这就是遗弃的皇木。于是,蓝勇带了一部分木屑回到重庆,希望详细考证。
千根皇木埋藏西南
史载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所用木料为产于西南山区的楠木。因连年采伐,木材来源困难,后以杉木代楠木。
蓝勇将木屑送到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专家用加速器质谱中心进行分析,今年5月正式出台鉴定结果:4根木料中,有3根的死亡时期距现在500年左右,一根距现在974年左右。也就是说,这些树木是在宋朝初期至明朝嘉靖年间被砍伐的。蓝勇分析认为,宋代有文献记载,曾有人在这里采伐杉木板,遗留少量木屑。主要砍伐年代是明朝嘉靖年间左右,符合皇木砍伐的历史时代。
得到这个结果,蓝勇非常兴奋,和同事商量,决定再去一趟汉源,亲手挖掘一下,看看地下究竟有没有皇木。今年5月底,蓝勇一行驱车赶到汉源县永利乡杉树村,确定了4个发掘点,雇请民工往下挖。
往下挖了不到1米,泥土颜色发生改变,先是黑色的草腐层,然后是浅棕色的冲积土层。1米之后,土壤颜色变得紫黑,出现了厚厚的淤泥层,时不时挖出一些木屑,还挖出了几个土陶器,大家都很兴奋。再往下挖,发现了灰黑色的木头桩子,最后,挖出一根1米多长的圆木,一块1米左右长的木板。
连同以前发现的4根木料,都有同样特征:一头是梢头,全部削成尖状,有明显斧削痕迹;一头是明显斧切或锯面,将这些圆木砍断。5根木料当中,长的5米多,短的只有1米多,树种主要是冷杉、云杉。综合这些木料的砍伐时间及各种特征,蓝勇认为,这是被遗弃的皇木。在四川汉源及重庆涪陵、酉阳等地,至少埋藏了近千根。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熊笃介绍,明永乐四年(1406年),紫禁城筹建开始,朝廷集中了全国的著名工匠,前后调集了二三十万农民军和一部分卫军。修建紫禁城的木料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大山里采伐,石料从北京附近的房山、盘山等地开采。
《北京紫禁城》还记载,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所用木料为产于西南山区的楠木,由于连年采伐,木材来源越来越困难,嘉靖朝重建时,不仅缩小了木头的直径,甚至被迫采用“中心一根,外辏八瓣共成一柱,明梁或三辏、四辏为一根”的包镶做法,并且“以杉木代楠木”作为“金柱”。这些史料都可证实,大量皇木来自西南地区。
“伐十取一”选皇木
被选中的皇木扎成木筏,顺长江漂流到江苏扬州,再由京杭大运河运送到京城。
既然是皇木,为什么大量遗弃在荒野中,埋藏至今?蓝勇认为,这反映了当时朝廷的奢侈。据清代道光时期苗商李荣魁等抄录的《皇木案稿》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就有人在西南砍伐乔木,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曾多次砍伐采办。监造皇宫的人对木料的要求非常高,如有裂口、过细或长度不够,都可能被遗弃。因此,往往砍伐10根,真正运走的只有一两根,剩余的随意丢弃于荒野。
让皇帝瞧上眼的木料,每棵重达数吨,是怎么运到北京的?蓝勇考证认为,首先,工匠会砍伐一些木料搭设轨道,形成圆木槽。选中的木料顺槽滑到山脚进入小溪,再顺着溪流进入小河。然后,用铁钉等将木料捆扎在一起,扎成木筏,顺河进入长江,再顺流而下,一直漂到江苏扬州。从扬州转道进入京杭大运河北上,运送到北京附近。
沿京杭大运河运输时,全是逆流而上,有时借助风力,有时则需纤夫拉———几十名纤夫拉着这些沉重的木筏往上游攀爬。上岸后,如碰上严冬,工匠们在通往北京的道路沿线凿出一道道沟,泼水铺成冰道。盛夏时节,则用滚木铺成轮道,用以运送木料。
明皇好楠木西南多大树
唐、宋、明时期,三峡地区人口稀少,森林覆盖率高达80%。西南地区的木质好,以杉树、楠树等为主。
重庆砍伐皇木的历史,《四川通史》也有记载。蓝勇介绍,明朝正德年间,曾在重庆府砍伐皇木。嘉靖年间,在重庆夔州府(现奉节县)、铜梁县、重庆府一带砍伐皇木。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都曾在重庆涪陵、奉节、酉阳等地砍伐皇木,用来修建宫殿。另外,当时重庆的一些地方官为了讨皇帝欢心,也会进献皇木。特别是酉阳一带,嘉靖十七年,酉阳冉玄献大木20根,后来又有多次进献,皇帝非常高兴。
熊笃认为,皇帝之所以喜欢西南地区的木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西南植被茂盛。据重庆市林业科学院考证,唐朝时期,三峡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5人左右,宋朝发展到5至15人,明朝前期人口也不多,三峡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另外一个原因是,西南地区的木质好,以杉树、楠树等为主,而东北的木料以松树为主,木质疏松,皇帝不大喜欢。
选皇木毁灭大片森林
皇木的砍伐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示范作用,使重庆的森林受到破坏,大幅度减少。
据《重庆市志》记载,远古时代,重庆境内人烟稀少,原始森林茂密。汉唐时期,丘陵平坝原始森林逐渐被砍伐消失,但高山大岭、中低山区中仍有广袤的原始森林。
宋代以后,重庆的森林遭到砍伐,一些中低山区的林地向耕地转化。后至明清两代,这种趋势一直没得到放缓。民间曾出现“包青还山”的现象,即商人向农民承包一片森林,将树木砍光后,再把光秃秃的山岭还给农民。森林破坏严重。到民国以后,出现了大量荒山秃岭。比如铜梁县,1937年,山林面积有90万亩,到 1949年底,下降到60万亩。其他比如酉阳、秀山、奉节、大足等,莫不如此。
现在的仙女山草场,石柱黄水千野草场等,以前都是大片原始森林。蓝勇说,因为砍伐皇木,第一次向这些森林亮起屠刀。此后,民间也有许多人砍伐,使森林逐步退化,现在变成了高山草甸,景色虽美丽,但生态价值已大大减弱。在直接挖掘出这些皇木的四川省汉源县,现在也难以见到森林,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上,只有低矮的灌木和草坪。数百年前挺拔的杉树、楠树已消失无踪,化成了一根根柱子和木屑。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