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意大利首都罗马古迹众多,被誉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其中,古罗马竞技场以其庞大、雄伟和壮观闻名于世,被认为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年游客量达到600万人次。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最近,围绕这一罗马地标性景观整修工作的争议声音不断。
古罗马竞技场的整修难题
古罗马竞技场的整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始建于公元72年至82年间的竞技场由于数千年来的风化作用,表面已变得破败不堪。进入工业化时期以来,各种城市污染更是令情况雪上加霜。如今,每小时有将近2000辆汽车在竞技场周围驶过,汽车尾气正在让这一古老建筑越变越黑。今年5月,竞技场一层走廊上一块面积约为0.5平方米的墙体突然剥落,所幸当天未对游客开放,未导致人员受伤。不过,这次事故加重了人们对竞技场保护现状的担忧,公众呼吁尽早对古迹采取更妥善的保护措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有关部门决定对古罗马竞技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据意大利文化遗产部部长桑德罗·邦迪介绍,整个竞技场的整修工作将于今年10月开始。修缮工作包括对竞技场外观进行清洁修理,更新电力、监控和照明系统,建造新的游客中心。整修期间,竞技场仍将对外开放,需要维修的部分区域则交替封闭。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副部长弗朗西斯科·吉诺说:“如果按计划进行的话,竞技场将于2013年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更重要的是,整修之后,它将向公众完全开放。”目前,由于保护现状堪忧,出于公共安全考虑,竞技场仅对外开放了35%的区域。整修之后,游客会看到以前从未看过的新景观,包括地下备战室及第三层观众看台。
如此规模的整修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而根据意大利政府的说法,目前意大利深陷经济衰退,是负债最重的欧洲国家之一,高达5%的财政赤字令其实在无法支付国内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维护费用,修缮费用的筹措一直举步维艰。因此,意大利政府想出了一个新办法。
意大利首次为古迹招商引资
日前,意大利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政府正在寻求私人赞助商为古罗马竞技场整修工程埋单,需求金额为2500万欧元。据悉,意大利政府将于本周内在意大利主要报纸上刊登广告,并于8月4日至9月15日接受赞助商投标,年内确定最终名单。目前已有一家日本企业、一家意大利制鞋公司和罗马本地的一个建筑集团对成为竞技场赞助商一事表现出了兴趣。
这是意大利首次寻求私人赞助为如此重要的历史遗迹的修缮提供帮助。桑德罗·邦迪说,寻求私人赞助商支持修缮古迹“在一个经济十分不景气的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举措。罗马市长詹尼·阿雷曼诺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合作将成为融合私人和公共资金(保护遗产)的全球范例。我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意大利的其他古迹维护都可以参照这一做法。”他把该计划和梵蒂冈1994年的一项修缮计划相类比,当时梵蒂冈借助私人资金完成了对米开朗基罗西斯廷教堂耗资数百万美元的整修。
有关官员表示,除广告外,罗马市政厅目前还在寻求通过增加宾馆和博物馆消费税来增加古迹维护工作资金,预计每年将为罗马公共金库提供额外的5000万欧元资金。
古迹“麦当劳化”引发激烈争论
这一计划在意大利国内引发了激烈争论。因为,根据意大利政府的有关说法,作为回报,赞助商将获得竞技场的广告权——不仅能在门票上印刷广告内容,还可以在竞技场悬挂广告条幅。这令不少人认为此举是在将古罗马竞技场当做广告场地。在此之前,著名水城威尼斯也曾遭到抨击,因为当地政府在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对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进行修缮时,接受了180万英镑的赞助费,条件是允许在建筑周围竖立巨大的可口可乐广告围墙,还允许60个可口可乐自动售卖机摆放在威尼斯的街头。今年7月,意大利还爆出了出售9000项国有资产以缓解财政危机的新闻。有人指出,如果连古罗马竞技场也被广告包围,意大利的文化遗产迟早都会变成商业平台。
有媒体将矛头指向了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官员马里奥·雷斯卡。这位麦当劳的前任意大利区域经理在被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指派为文化遗产部文物管理与开发司司长后,曾发表一些令意大利文物保护工作者感到担忧的言论。他认为,历史名胜古迹应该自负盈亏,“像古罗马竞技场、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古城等都可以用做诸如汽车和化妆品之类产品的新品发布会场地。”有评论指出,试图用国家文化遗产赚钱的计划是在将意大利古迹“麦当劳化”。
网络言论对意大利政府的这一新举措也是有褒有贬。有网友讽刺说:“意大利政府难道真的穷得叮当响了?连2500万欧元都拿不出来,古罗马竞技场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啊。”也有人对此表示宽容:“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竞技场最终得到了保护就是好的。花些钱拯救伟大遗产,这也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面对争议,意大利文化遗产部谨慎地指出,赞助商虽然将被允许在竞技场打广告、宣传自身形象,但广告是有限制的。例如,其广告必须与这座历史古迹相协调;广告条幅将被限制在竞技场石门的范围内,高度不得高于2.5米;修缮过程中,脚手架等设施上不允许出现任何广告标志。不过,这些说明似乎并未能够减少人们对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遭到商业入侵的忧虑。
本报实习记者 李鹤琳 编译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