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绵竹年画村(资料照片)
7月27日,一封特殊的来信,“飞”进了绵竹孝德镇年画艺人尹天润的工作室,令尹天润和众多绵竹年画艺人激动万分。得知在苏州的对口支援下,绵竹已建成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中国年画村”后,中央领导来信鼓励从废墟中站起来的年画艺人重拾画笔,热情描绘家乡的美好前景,做大做强年画产业。
两年前,一场汶川大地震,让四川绵竹年画陷入了传承、发展的绝境。两年后的今天,一座具有浓郁江南韵味的“中国年画村”,在那片废墟上重新站起来,并且产业起点更高、发展前景更广阔。
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
据《绵竹县志》记载,绵竹木版年画始于北宋,至清代乾嘉年间步入辉煌,仅门神的年销量就逾千万张。四川绵竹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并称中国四大“年画之乡”。2006年6月,绵竹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汶川大地震前,四川绵竹从事年画产业的人员达200余人,年产3万幅。然而,地震摧毁了这一切。现年90岁高龄的陈兴财,是绵竹年画年龄最大的传承人。地震后,老人茶饭不思,伤心不已,“房屋都倒了,制画工具、资料、雕版都毁了。”
未曾料想,苏州援建队伍的到来,竟能让绵竹木版年画,有了走向鼎盛的可能。
2008年8月,苏州市对口支援绵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组进驻绵竹,指挥部思考,如何将村落恢复重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通过调研,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何不让绵竹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联姻”,借鉴苏州桃花坞年画与高校、与书法艺术相融的经验,绵竹年画自然能做成品牌,获取更好的发展。
四川绵竹年画产业基地项目于去年3月1日开工,今年4月底全面竣工。苏州先后投入3000万元,在绵竹孝德镇箭台村打造了一个含接待中心、展示馆、年画湖和14套年画作坊等8个子项目的年画产业基地。
一场文化遗产的“约会”
走进箭台村村口,“中国年画村”的五彩牌坊高高竖起。新造的川西民宅青瓦白墙,简约古朴,墙面上随处可见各式年画:抱着鲤鱼的送福童子,神气活现的武将,娇羞丰腴的仕女……
在打造年画村的同时,苏州搭建了各种平台,促进桃花坞木刻年画与绵竹木版年画的交流。
去年3月3日,“同心同行桃花坞—绵竹年画联展”,在苏州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内举行。联展包括苏州、绵竹两地的200多幅代表作品,并有两地10位工艺大师参加展演。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内,设立了绵竹年画永久性展馆和创作、销售基地,希望借助苏州发达的旅游业和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将绵竹年画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苏州援建方还组织了苏州年画大师和苏绣大师赴绵竹,开展年画传习讲座和从业人员培训,探索绵竹年画和苏绣的结合,从而拓宽绵竹年画的种类。
如今,箭台村已经汇聚了30多家“前店后院”式年画作坊,近千人在此传承年画艺术、发展年画产业,年画产品已经达到100多种,年产量也从数千幅增加到几万幅,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左右。
苏州援建队伍还在积极协助孝德镇以年画基地为核心,以年画路为主轴,以大乘村农户集居示范点为重点,以4A级景区为标准,全力打造一条农村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做大做强年画产业。预期目标是,通过产业基地等建设,把绵竹年画产业年产值增加到500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从5000元提高到1万至1.5万元。
55岁的尹天润表示:“作为年画艺人,我们将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来振奋灾区人民的斗志,使绵竹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本报记者 苏雁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