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元代关帝庙 陷入重重包围中
建于元代、太原城区最古老的一座关帝庙,如今却被建筑层层包围,居民想进去参观却找不到入口。8月15日,迎泽区校尉营社区49岁的居民李芸拨打本报社区热线,呼吁有关部门赶紧来保护这座老建筑。
关帝庙连门都找不见
“你看,那个琉璃顶下就是关帝庙!”校尉营社区主任杨楠,站在西校尉营北端西侧的商店台阶高处,透过一间间门面房,指着关帝庙的位置给记者看。而在此之前,记者曾向3位居民问路,居民都说:“关帝庙,不知道,这里就有个‘爷爷庙’。”无奈记者找到社区才得知,居民口中所说的爷爷庙,就是关帝庙。
海鲜馆、凉粉店……五六个饭店紧挨着,有百米长,把关帝庙东侧堵得严严实实。抬头眺望,孔雀蓝琉璃瓦,两座小巧的钟鼓楼,高挑的飞檐,关帝庙透着威严肃穆。
庙南侧,一座白色小二楼前,竖立着“关帝庙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匾旁挂着一把墩布。这里曾是关帝庙的庙门,现在被封死了,变成了打印店和玉器店。记者只得从一旁的1米宽小巷往关帝庙里绕,巷子里住房密密麻麻排列着。穿过两条巷子,抬头看着正殿和两座钟鼓楼就在眼前,但走进才发现根本过不去,一面高达3米的墙壁横在眼前,入口已成为居民家院落的一面墙壁。记者试图从北侧、西侧进入,同样碰壁,不是居民房,就是院墙,在外面只能看到古庙的房顶。
在关帝庙东侧附近的楼房顶,记者从高处观察发现,庙为前后两进院落,前院进口处还有两座外形相对完好的钟鼓楼。正殿琉璃瓦装饰殿顶,闪闪发光,大梁上有了裂痕。
天天隔窗望古庙日渐破败
李芸就在这座楼里住,她说自己每天都要通过玻璃看这座苍老的建筑,“看着古庙被附近饭店烟熏火燎,真心疼。”
说起关帝庙,打小生长在这里的80岁居民李银萍格外激动。她清晰地记得,这里以前供奉着关羽夫妻神像,两旁分列14尊乐伎侍女像。在上世纪50年代,关帝庙中的大小塑像被封藏于泥墙里。寝殿里后来陆续住上了居民。后来,关羽夫妻坐像遭到损坏。
上世纪60年代,这些乐伎侍女像被从泥墙里挖出,送到了晋祠博物馆保存。据李银萍老人回忆,搬迁足足用了3天。之后,大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带的建筑越来越多,把关帝庙围在里边。
李银萍说,居住在这里20多年的居民,都没进过庙。以至于大家只知道这里有庙,但究竟是啥庙,除了一些老居民,不少人都说不上来,还有人误叫成“爷爷庙”。
66岁的贺乐礼在关帝庙对面开了一家烟店,他从小在关帝庙旁长大。他回忆,关帝庙原先四通八达,有三四个入口。钟鼓楼东面有口一米多粗的大铁钟,小孩子们经过,会捡石头砸铁钟,“当当——”的声音清脆洪亮。后来,大铁钟在大炼钢铁时期被炼成了钢。关帝庙的正殿,曾办过民办中学,还做过柳巷皮革塑料厂的厂房。
想要复原还需些时日
太原房产经营公司柳巷房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关帝庙建于元代,现存正殿、钟鼓楼、寝宫等殿堂17间,700平方米。今年6月,太原市房产经营公司、太原市文物局等单位,曾联合对关帝庙进行过实地勘察,并对周边房建进行摸底。据初步统计,关帝庙周边有居民34户,各类型建筑占地面积超过了1800平方米。
这些建筑产权复杂,有公产住宅、自建住宅、私产住宅,还有非住宅公产,等等。关帝庙周边拥堵现状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寝宫、周边部分房屋成为了分配住房。再加上随后部分周边居民不断自建房扩大占地,导致了现在的拥堵。
据记载,明代时,太原府城内有27座关帝庙。现今太原城乡共有祭祀关羽的专祠70余座,主城区内现存5处关帝庙。现存城区关庙中,最古老的就是位于校尉营的元代关帝庙。规模最大的是庙前街的明代建筑大关帝庙。
这座关帝庙历史久远,其建筑本身就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早在1983年8月17日,太原市政府就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市文物局文物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关帝庙是木架结构,现在虽然从外表上感觉挺破落,但木架结构完好,恢复原来风貌在技术上没问题。要使其得到保护,必须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包括周围环境改造、拆迁等,需要大量资金。可以肯定的是,它已列入太原市规划保护重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单位,请居民们放心,政府一定会采取措施,使其尽早得到保护。
本报记者 马继玲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