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麓的洋海古墓
核心提示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戈壁荒漠中,有一片面积近万亩、地表被砾石覆盖的台地。每年春天,台地上常常无端地刮起暴风。更为恐怖的是,随着黑风的光顾,偶尔会有白森森的骷髅头从天而降。而在风停之后,篱笆院墙、葡萄架上,有时会出现一些衣物残片,以及长长的毛发。这些骷髅头、这些衣物残片、以及长长的毛发,是从哪里来的呢?当地居民对此讳莫如深。
洋海村发现古墓群
新疆鄯善县洋海村,位于火焰山南麓。1987年夏天,当地居民在疏通坎儿井时,意外发现了古墓。一时间,尘封了几千年的墓葬被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文物贩子的鼓动,无知村民们的盗掘,使这个古墓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003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组成了联合发掘小组,对鄯善县洋海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吕恩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这次鄯善洋海古墓考古队的队长。据吕恩国介绍:洋海墓地很特别,从地表上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它既没有封土堆,也没有什么其它标志,这说明古墓群年代很久远。
鄯善县洋海墓地,主要分布在戈壁滩相对独立的三块台地上,总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奇怪的是,在墓地的北面和南面都是绿洲,只有这一块地方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
从古代人选择墓址的情况来看,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先人就懂得珍惜土地。为了不让死人和活人争土地,所以他们选择这块不能种植的戈壁滩。
发掘洋海古墓群
根据文物部门的初步探测,洋海古墓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考古队根据这三块墓地的排列方式,划分为1号墓地、2号墓地和3号墓地,计划每一块墓地发掘100座墓葬,考古队分成6个小组,在这三块墓地上同时展开发掘工作。
鄯善县洋海墓的地形很特别,戈壁滩的地表层有20多厘米厚的砾石带,砾石带下面就是坚硬的黄土层。当考古队铲去墓地表面的砾石带时,排列有序的墓口便暴露了出来,墓口用芦苇或是草帘子封口,下面用棚木做梁。
考古队根据墓葬形制,首先测出墓的朝向,然后沿着墓的朝向打桩、拉线、测量、绘图,记录下墓葬的原始形态。奇怪的是,在最初发掘的几天里,考古队发现了一些椭圆型墓,这些墓草帘子、棚木覆盖完好,没有发现被盗迹象。墓里器具随葬品非常简单,有的女性墓里只有一个陶纺轮或是一把梳子,显得十分简陋寒酸。其中11座女性墓,墓主都没有头颅。
考古队对这些尸骨进行了一次仔细地观察,没有发现这些遗骸上有明显的外伤痕迹。考古队综合上述情况断定:这些人虽然不是战争的受害者,但也绝不是正常死亡。她们一定是被杀戮的。这些女人究竟是宗教的祭品?还是作为贱民用来陪葬的呢?
五颗人头骨陪葬
洋海墓地布局严谨,整齐划一,是典型的氏族社会特有的埋葬方式,考古队推断这应该是一个氏族墓地。67号墓坐落在一号墓地的西南部,墓口覆盖的棚木和苇草已经不见了,考古队只挖了50多厘米,就发现了一个大毡包。
这个大毡包保存完好,毡包像是用牛毛擀制而成,工艺已经相当精湛,与现在草原牧民使用的毛毡一样,虽然在地下埋藏已久,仍然有相当的韧性。
当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毡包,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他们惊讶不已,原来这里面竟是一堆白骨,显得十分凌乱。更为蹊跷的是,毡包里没有一件随葬品。
67号墓由于棚木早已被揭取,年长日久墓坑里填满了沙土。经过几个小时的清理,一具完整的干尸果然逐渐地暴露了出来。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的脚下居然摆放了五颗人头骨,这些头骨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要摆放在这里呢?
吕恩国介绍:从墓主人穿的衣服来看,他应该是一个相当有地位的人。最突出的标志是他头上带着一圈贝饰,这在古代应该是一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经过几个小时的发掘,67号墓里的许多细节逐渐地呈现了出来,墓主人身穿毛织衣服,披一件绿色坎肩,裤子为直桶式,脚上穿着皮子缝制的鞋。根据墓主人体态和骨骼判断这是一个男性,身高约180厘米左右。但是,他的装束却像是一个女性,脖子上缠了一条长长的假辫子。在他头部的左侧,还插着五根木制的箭和一根权杖,箭杆长约70厘米,箭头深深地插在土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木箭的箭头锐利,并且都带有倒刺。
吕恩国分析,这些木箭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因为狩猎民族长期在野外生存,对植物中的毒素了如指掌,他们会提取这些植物毒素涂抹在箭头上,动物一旦被射中就难逃活命。像这样完整的木箭,在其它墓室里也有发现,这与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有关。这些木箭的出土,对于研究古代洋海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墓主人脚下这五颗人的头骨。这几颗人的头骨都是女性的,而且年龄看起来都不太大。
根据这几颗头骨的生长发育状况判断,她们的年龄大约十四五岁左右,发育还很不成熟,不但牙齿没有长全,颅骨上的矢状缝还没有闭合。从这几颗头骨来看她们都有外伤,像用榔头一类的钝器击打似的,在遭到钝器打击以后,颞骨部位几乎都被震裂了。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这个墓主人是谁?他和这几个女子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她们身首异处,头颅明显受到伤害呢?
有人猜测,当时洋海这一群人,并没有形成很完整的家庭关系,他们在生活交往过程中,比较强悍的占有比较弱小的,或者是这个民族占有另外一个民族。当他们互相战胜之后,就把其它民族的女人作为自己的陪葬,或者自己的奴隶,或者是用人来陪葬。
但吕恩国认为,新疆和中原地区有所不同,新疆这个地区进入阶级社会比较晚,目前在新疆考古中还没有发现过大规模殉葬的现象。此外,鄯善洋海墓地曾经多次被盗扰过,考古队也难以断定,这五颗人头骨是否是从其它墓里搬运过来的。
丧葬形式的多样性
2号墓地呈东西走向,考古队揭去地面20多厘米砾石带以后,几十座墓口便呈现了出来。
86号墓是一个近似方形的墓,长宽约2米左右,墓主人仰身屈肢,在墓主人头部的左侧随葬一个小木桶,右面随葬一个木盆和两个陶罐。而在他的胸前放着一个马镳,左侧面还随葬了一把木箭,特别是在墓主人腿部发现的一组青铜饰件,是铜铃铛。
这些类似铃铛的青铜器,新疆考古界虽然在其它地方也曾经发现过。但是,由于那些墓葬都被盗过,墓葬的完整信息遭到了破坏,这些铜铃铛的用处,就成了新疆考古界的一个未解之谜。不曾想,这次在鄯善洋海古墓又发现了它们,好在这个墓没有被盗过,尸骸和文物都保存完整。但是,这一组青铜铃铛,出现在墓主人的腿部是什么用意呢?
2号墓地92号墓是一个东西向墓,一具男性尸骸平躺于墓的北侧,头向着东方。这种丧葬习俗为仰身直肢葬。而在这之前发现的葬式都是仰身屈肢或是侧身屈肢葬,这种丧葬形式的改变说明了什么?考古队对此疑窦丛生。
但令考古队欣慰的是,92号墓的随葬品突然多了起来。在墓主人的脚底左侧,随葬了一个木盘,木盘里放了两颗羊头。在木盘的旁边,还随葬了一个木盆和两个灰陶罐。陶罐做工粗糙,造型也与吐鲁番其它地方发现的没有太大区别。倒是这个木盆很有特点,它是用一整块木头掏挖成型的,木盆的底部有许多刀痕。据此分析,这个木盆不仅用来盛食物,它的底部还可能兼做切菜板使用,这种随葬习俗明显带有游牧民族的特征。但是,吐鲁番盆地荒漠遍布没有大片的草原,洋海人的随葬习俗,怎么会显示出游牧民族的特征呢?
考古队经过十几天的发掘,鄯善洋海古墓群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这些墓葬分三块台地有序排列,古墓里出土的文物也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不断增多,其中陶器、木器、骨器、青铜器丰富多彩,这些文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洋海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它们的出现,将有助于考古队认识鄯善洋海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面貌。
鄯善洋海墓地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多样性,说明这个族群的来路相当复杂。要弄清楚洋海墓地的文化面貌,在没有全部发掘完以前,考古队也难以找出一个科学的答案。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