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许嘉璐:世界汉学教育学会会长,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林谷芳: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文化学者
田 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黄光男:台湾艺术大学校长、著名学者
“中华民族有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以上的历史从未中断,靠的什么?靠的是汉字的记录。”
“台湾受过日本人51年的统治。51年的隔阂,可以完完全全的分裂,但是我们没有,为什么?因为中国有汉字,有官话系统。”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一统?
许嘉璐: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一统、延续、繁衍、发展一个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之所以在16世纪到17世纪掀起民族主义国家的运动,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西欧的大多数国家,就是因为语言不通了。
中国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八闽大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话互相都听不懂,为什么始终是一统的?除了中国哲学在周代已经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注入了求一统的元素之外,汉字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实际上在战国时,六国的文字已经出现了差异,当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知道要分化成多少国家。感谢秦始皇提出了书同文。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不知道现在中国是什么样子。
中华民族有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以上的历史从未中断,靠的什么?靠的是汉字的记录,那时候的人早已远去,可是他们写的东西留了下来。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可以读课本上三千年前的诗歌,在65亿人口的地球上,是唯一的奇迹。
林谷芳:中国文化有一项特质,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它是一个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的文明。一元性指的是我们有共同的价值,共同的基理,比如儒释道文化。多元性,中国的地理文化、民族文化远比一个欧洲更为复杂,但是我们为什么能够一统?这个载体除了两三千年来核心的价值观之外,来自信息的载体——汉字,它使得我们在文化的沟通上面,了无障碍,我们中国人常讲: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离开汉字不行。
我的父辈是福建闽南人,可是我到福建莆田,同样也属于闽南语系的莆仙话,却一句也听不懂。可以试想,如果我们今天用拼音文字,这个国家会是怎样一个面貌。再来说说台湾,移民都是闽粤人口,又受过日本人51年的统治。51年的隔阂,可以完完全全的分裂,但是我们没有,为什么?国民党在台湾推行国语运动比想象中顺利很多,为什么?因为中国有汉字,有官话系统。台湾有一种乱弹戏,也就是官话戏,每个成年人几乎都会听乱弹戏。这么说来,台湾在没有光复之前,台湾人都已经在说国语了。
“中华民族对人和大自然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人际关系、人的身心关系,种种理念都渗透在一个个的字形里和整体的汉字系统里。”
“为什么中国的禅宗跟印度完全不同,以至于集大成,其实跟中国文字的多义、弹性、暧昧乃至朦胧都有关联。”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林谷芳:我到大陆已经超过170次。1996年台湾一家报纸访问我,为什么你常跑大陆?我说,我想印证我生命所学的真实与虚妄。汉字对我们整个文化、整个生命的影响,其实有很多更幽微的东西可以重新审视。
谈到文字我们会联想到文学。汉字如果不是这样形象的存在,我们可不可能在意象上有这么精炼的文化表达?我会打一个问号。大家对诗非常熟悉,有人对日本的俳句也很喜欢,这些对人生的不同解读,直接来自我们文字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我想更深谈的是禅宗,很多禅学家对禅这样一个哲思,为什么中国跟印度完全不同,以至于集大成?其实这跟中国文字的多义、弹性、暧昧乃至朦胧都有关联。比如运动比赛里,中国队大胜日本队,是中国队赢了。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还是中国队赢了,两个相反的动词,可是意义一样,这个超越了一般惯性的认知,有一种跳脱性,使中国人在日常哲学里显现了其高明,这跟汉字有一个必然的关联。
许嘉璐:中国产生文字之前,两河流域早已有楔形文字。在埃及,五千年前已经有碑刻,但是需要后人花很大的精力去破译。今天这两种文字早就不存在了,没有延续下来,为什么?我想,这和汉字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和它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有关。在汉字的系统中,汉字的演变历史中,乃至很多汉字的结构当中,都包含了中华民族对人和大自然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人际关系、人的身心关系,种种理念都渗透在一个个的字形里和整体的汉字系统里。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怎么说都不过分。
“在中国,为遗产分家打官司是最让人瞧不起的。繁简字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心结。”
■简繁体字不应该成为心结
田青:去年我们在台湾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谈到书法艺术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讲演完,有个台湾朋友递上一个条子:田青教授,书法艺术被评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大陆政府推行简体字,破坏了汉字之美,请问你怎么看?
我当时讲了四点:第一,简化字的历史,不是大陆政府开始规定的,是普通的汉字使用者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自然的、内在的一个要求。第二,大陆政府公布的简体字,绝大部分是从俗字、古字、异体字、草书行书中来的,并不是违背汉字传统编造出来的。第三,要历史地看这个问题,最近一二百年,知识分子因为国家积贫积弱对汉字持否定的态度,20年前还有人讲要废除汉字,这个思潮我们必须历史地看。第四,1949年前后,中国有几亿的文盲,不仅共产党,蒋介石也两次试图推行简体字,简体字不是政治问题,是文化的问题。
在中国,为遗产分家打官司是最让人瞧不起的。繁简字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心结,马英九先生提出来“识正用简”,非常好。两岸不应该再有繁简之争,更不要把这个事情政治化。
林谷芳:今年5月份,我来参加汉字艺术节的记者会后,在台北的报纸专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两岸对繁简字有高度的一致》。我们发觉,很多简化字来自于一个母体的字,顺而带动了其他字的简化。繁简之间有多大的区分?其实没有。简化本来就是一个生活的需要,就像出现行书、草书一样,这是一个自然的趋势,只要海峡两岸都能够体会、认可。
“历史像走马灯一样,我们不需要过度地胶着。我们来自一个母体,两岸的利弊跟长短恰好互补,合成是一个圆,分隔永远是残缺。”
■两岸合力将汉字推向世界
林谷芳:中华文化真正的底蕴,其实超越了政治,也包括了某些意识形态的纠葛。海峡两岸的分隔是历史的特殊情境造成的,两岸共同办汉字艺术节,回到我们共同的基点,会发觉特殊性不会障碍到普遍性的存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境,面对一个共同文化根的时候,历史像走马灯一样,我们不需要过度地胶着。我们来自一个母体,两岸的利弊跟长短恰好互补,合成是一个圆,分隔永远是残缺。
许嘉璐:两岸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我想我们不仅要外交休兵,侨务休兵,在汉语走向世界的时候不能各用其力、各立门户、各唱各的调,应该合作,给人家兄弟相和的感觉,为什么和?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哲学,以和为贵。
“我们的毛笔尖端是如此敏感,我们应该看看我们笔触间产生了哪些问题,修正一下,心也就正了。”
■如何发现汉字之美
黄光男:我们经常觉得,文字的形式很重要,如果形式没有的话,它的美就没有了。形式美,第一是空间感,苏格拉底讲,形式之所以美,是因为有继续成长的空间。第二是层次,建筑有层次,文字也有层次,否则没有办法写好。第三是韵律,书法没有韵律,一点都不美。汉字的美除了形象外还有意象,还有知识美、立志美,它可以传达很多知识、情感、思想、道德。汉字不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
林谷芳:年轻叛逆时,我对于“心正则笔正”的说法嗤之以鼻,后来等到自己写点毛笔,才发现这句话真有道理,不过对一般人来讲,再加一句就更贴切了,那就是“笔正也心正”。我们的毛笔尖端是如此敏感,我们应该看看我们笔触间产生了哪些问题,修正一下,心也就正了。过去写毛笔、论文字,本身就是一个修养的功夫。
许嘉璐:从事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音乐的年轻人,要想你的书法品格、舞蹈律动、音乐起伏能够发自内心,不妨深究几个汉字。在生活中,我则希望年轻人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遇到字以后,可以问一下,这个字为什么是这个形体?为什么有这个意思?只要你一思考,你的心马上就能静下来了。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奢靡、疯癫的时代,人是需要静的,静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妨用汉字使你静下来。当你明白了这个字为什么是这个形体,为什么有这个意思之后,甚至于为什么读这个音,你就掌握了知识,你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掌握了。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