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父母是英国人,在香港出生成长,普通话和粤语都说得极为流利,闭上眼睛听,绝对想象不出她长着高鼻碧眼。
当她还是少女时,曾拿着自己的“香港身份证”在中国旅行。那时中国内地还要求外国人必须住三星级以上的指定宾馆,她却找各地的招待所投宿。逢人对她的外貌存疑,她便扬起手中的证件:“我是香港人,当然是中国人。”
她总为把她当外国人而苦恼。为什么美国有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而中国不能有其他肤色的中国人?这苦恼困扰她30年。
读到《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赛珍珠》才更加理解:原来在一个世纪前,女作家赛珍珠已经体会到“别样的中国人”、“别样的乡愁”的滋味了。
没有太多人了解这个在中国度过童年和青少年并把中国当做她第二故乡的美国女作家。正是《大地三部曲》等一系列描述中国的小说,使她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而且,她还是当年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
在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致答词中,赛珍珠提到中国这个养育她的国家。她说:“假如我不按自己完全非正式的方式提到中国人民,我就不是真正的我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年来也是我的生活。”她在诺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说题为《中国小说》。
当年,瑞典文学院在众多反对声中把这个举世瞩目的奖项颁发给年仅46岁的赛珍珠,也特别指出她的作品符合诺贝尔的人文精神:“赛珍珠杰出的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并在艺术上表现出人类伟大而高尚的理想。”
在国外获得极高荣誉的赛珍珠在中国曾被刻意忽视。鲁迅先生对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英译本)的题目定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颇有微词。不知道当年鲁迅先生有无读过英译本。至少,目前,赛珍珠的这本译著依然是最精彩、最有影响力的英译本。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赛珍珠》传记中所记录的赛珍珠,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作家,还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找“故乡”的漂泊者。美国是她出生的故土,是她著书成名的地方,是她在中国时一直以为的“故乡”。但当她生活在美国时,却一直思念中国,思念那个叫做“镇江”的小城。兰格格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