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遗骨预定在本月28日安葬,作为安葬仪式重头戏的墓园和故居“准备”得怎样了?在刘铭传家族第五代世孙、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副会长刘学亚老人陪同下,记者提前实地走访了解到,位于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的刘铭传墓园已经修建完毕,而出生地刘老圩的故居主建筑略显简陋。刘学亚表示,故居将于央视刘铭传纪录片取景前修缮完毕。
文武双全中西合璧
在刘学亚的指引下,记者驱车沿着肥西县铭传乡一段曲折的乡间公路蜿蜒向南,10多分钟后,东西绵延数公里的山脉渐渐清晰,“这就是大潜山,大别山的余脉,墓园就建在大潜山北麓,高146米。”满是绿色的山坡上,一座狭长的白色墓园显得格外壮丽,从山底一直延伸至半山腰。
来到山脚下,眼前的墓园更显气派,形似南京的中山陵。拾阶而上,进门是个照壁,上书“刘壮肃公墓园”几个鎏金大字。
跨过一座三省桥再往上就进入了墓园的“核心”,沿途两侧各有一尊花白色的石羊、石狮、石马、石人雕塑,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这些石雕出自山东一位著名艺术家之手,材质应该是花岗岩。”记者注意到,3米多高的石人分文武两位,“左文右武,刘巡抚本人也是文武兼修,相得益彰。”刘学亚说。
半山腰处有间享堂,中西合璧的门窗最能体现刘铭传任职台湾时候的建筑风格。刘学亚说,准备在中堂处挂上一张刘铭传穿着便装坐在一张紫檀木转椅上的照片,配上一些珍贵的文物史料供游客观瞻。
水晶棺价值五百万
登上最后一个台阶,记者来到墓园最顶端的墓穴,高大的石龟底座墓碑后面是一个蒙古包形状的砖砌结构,穿过一个狭长的过道,里面黑漆漆的,“保存遗骨的水晶棺和水晶碑就陈放在这里,届时要装上电灯和摄像头,线路直通享堂,待墓门封上后,游客可以在享堂里通过电子屏幕看清楚里面的陈设。”刘学亚告诉记者,价值500万的水晶棺乃是一整块天然水晶掏空而成,由江苏一家知名的水晶棺制造商捐赠,刘铭传遗骨就安放在里面,乃镇墓之宝。附赠的墓碑和底座也是纯水晶打造,造价不菲。
记者细数了一下,从山底到最高处的墓穴,足足有340多个台阶。站在墓园顶端俯视,眼前视野开阔,绿树成荫,村庄掩映,偌大的潜山水库在阳光照射下碧波荡漾。两侧山峦叠嶂,好似巨大的扶手,后面高耸的山峰像是靠背,整个墓园安静地坐卧在这个巨大的靠椅上,面向刘铭传的出生地——刘老圩。
铭传展厅免费开放
在刘铭传的故居所在地刘老圩,一间占地不大的展厅宾客盈门,“自从上个月17号开放后,每天都有好多人来参观,多以旅游团的形式,十一国庆长假的时候日接待量最高达到500多人。”管理员高久翠告诉记者,她自己就住在附近,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准时对外开放,并且是免费开放。
展厅里,主要是刘铭传生前的图文事迹简介和一些他曾经使用过的文物。事迹简介包括六大部分,分别是:“闯荡乡里,殊途入仕”“南征北战,文韬武略”“临危受命,抗法保台”“建省治台,敢开先河”“战乱获宝,宝归天下”“两岸同心,共仰铭传”,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刘铭传传奇璀璨的一生。
馆内照壁两侧的玻璃橱窗里,摆放着刘铭传晚年使用过的拐杖、砚台、雕毛扇、碗碟、后人复制的刘铭传亲笔手书文稿以及两岸史学家对他的评述著作,多是刘学亚通过多种途径从两岸搜集而来,极其珍贵。
简陋故居亟待重建
和光鲜的展厅相比,仅有一桥之隔的刘铭传故居建筑群则显得有些破败,只有刘铭传晚年的接待室——九间厅刚刚修缮完毕,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走在残破的青石板小路上,除了几间仓库外,主建筑大多已损毁,只能隐约看见埋没在草丛中的地基,倒是有几株参天大树还凭吊着当年的辉煌,其中有树龄400年的圆柏和160年的广玉兰,都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古树。据刘老先生讲,这株广玉兰“大有来头”,据说是慈禧奖赠给刘铭传,并由他亲手栽下的,和普通广玉兰不同的是,粗大的枝干从根部分为两杈,后人引为象征台湾和大陆同气连枝。“当年的门楼、炮台、吊桥都已经看不见了,我们正准备按照那时候的样子重建,尤其是他住的那间西洋楼,一定赶在‘台湾巡抚刘铭传纪录片’拍摄之前建成。安葬地墓园、出生地刘老圩、建功立业的宝岛台湾三处取景一个都不能少。”(康鹏飞、项春雷)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